蔡徐坤又被前经纪公司告了!这次还捎上了招行信用卡

北青网

人气偶像明星蔡徐坤刚刚被上海的法院判定与前经纪公司依海影视解除合约,但他们之间的恩怨纠缠显然还远没结束。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官方最新消息,依海影视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爱豆世纪、蔡徐坤及其工作室以及招行信用卡中心告上法庭,索赔500万元,该案已被朝阳法院知识产权庭受理,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代言招行信用卡 蔡徐坤被前东家索赔500万

根据朝阳法院发布的信息,依海影视诉称,2015年其与蔡徐坤签订《演艺娱乐事务独家经纪合同书》及补充合同,约定依海影视负责蔡徐坤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演艺娱乐事业,并约定独家经纪权属的时间至2023年4月。在合同有效履行期限内,依海影视发现爱豆世纪、蔡徐坤工作室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安排蔡徐坤与招行信用卡中心合作,约定蔡徐坤为招行信用卡名下信用卡的代言人之一,并拍摄了大量广告与海报等宣传资料。依海影视认为,四被告明知其为蔡徐坤的独家经纪公司,仍擅自与招行信用卡中心合作,侵犯了其专属经纪权,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希望法院判令四被告立即停止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共计500万元。

蔡徐坤.jpg

打官司两年刚与前东家解约

值得注意的是,蔡徐坤与依海影视已经打了两年多委托合同官司,2月19日,双方合约已经上海的法院判定正式解除,依海影视的天价索赔也被驳回。

因为参加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而大火的蔡徐坤,18年以男团NINE PERCENT成员的身份正式出道。而蔡徐坤与依海影视早在2015年就已签了一份后来让双方闹上法庭的“不公正”合约,当年他只有17岁。当时合约规定:合同一共签11年,前三年公司抽成70%,第四五六年抽成60%,第七年开始抽成50%,蔡徐坤每提前一年解约就要支付依海影视三千万的费用,还要再支付个人违约金八千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对蔡徐坤条条框框的限制。

签约之后,蔡徐坤加入男子组合SWIN,但是组团不久就被解散。2017年2月,蔡俆坤把依海影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约,理由是欺诈未成年人霸王条约。当时有爆料称,SWIN男团自从签约之后一直是零收入,依海影视没有对旗下艺人起到应有的支持作用。依海影视并不服气,也反诉蔡徐坤私自参加其他演出,构成违约,并提出5千万的巨额赔偿。后来依海改变主意要求蔡徐坤继续履行合约。

2018年10月,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定蔡徐坤和依海影视之间的合约于判决生效之日起解除,并驳回了依海影视所有诉求。一审判决后,依海影视提出上诉,谁知在二审期间依海影视主动撤诉。今年2月19日,上海市二中院二审法院发布二审裁定,宣布一审判决生效。

代言VIVO手机也被索赔1000万

当时,蔡徐坤的很多粉丝都为爱豆欢呼不已,认为他维权成功,将走出官司的阴霾,从此能够轻装上阵。现在看来,大家都太天真了。依海影视之所以二审撤诉,应该已经想出了更好的诉讼策略。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除了这次因为招行信用卡的代言在北京起诉蔡徐坤,去年9月,依海影视就已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蔡徐坤及其工作室以及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也是不正当竞争,索赔金额高达1000万元,明显与蔡徐坤为vivo手机的代言有关。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不排除依海影视继续以不正当竞争理由起诉蔡徐坤代言的其他商家。

践行年轻化战略  招行信用卡七成客户不到30岁

在《偶像练习生》中以第一名成绩C位出道的蔡徐坤,现在是拥有庞大粉丝的超人气偶像明星。他的“带货能力“也早已被证实“杠杠的”。

据报道,蔡徐坤刚走红时,养生堂曾找到他代言自己的面膜,蔡徐坤成为了养生堂桦树汁面膜首位品牌大使。本来网上只有3000销量的养生堂面膜,一下子销量飙升到一万五,一下午就创造了两百多万的销售额。网友们都说“蔡徐坤凭一己之力拯救了一个品牌。

蔡徐坤所在的青春偶像团体NINE PERCENT也同样受到市场的青睐。去年10月25日,招商银行信用卡宣布其专为NINE PERCENT打造的联名信用卡将通过旗下掌上生活App开放申请。此次上线的联名信用卡包括蔡徐坤、陈立农、林彦俊、王子异、王琳凯、尤长靖6位成员的单人卡和一张“特别版”团卡。此前,招行信用卡还曾在“掌上生活App“中开辟“NINE PERCENT活动主会场”,粉丝们可以为偶像打Call、送偶像上地标,Pick爱豆最终上市发行的卡面,最终实现与偶像的情感互动。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行业都是严肃刻板的形象。但随着90后乃至00后逐步成年,他们开始成为金融消费的中坚力量。如何与这些追求有用、有趣的年轻人有效沟通并赢得他们的认可成为摆在各大银行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商业嗅觉敏锐的招行信用卡早已开始践行年轻化战略。招行信用卡希望通过与这个正能量偶像团体的合作,用“不限定”的初心,与年轻用户玩在一起,陪伴他们的吃喝玩乐购,陪伴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悉,招行年轻化战略已见成效。目前,招行信用卡的用户群体中,18至30岁的年轻客群占比超过七成,每年新增客户中年轻人占比则高达80%。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