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0后女孩立遗嘱房子给闺蜜 当事人:与家人相处的记忆最重要

北青网 2019-12-26 16:19

“立完遗嘱感觉很平静,生活和心理都没有因为立了遗嘱而发生变化,所以我感觉对立遗嘱这个选择更加笃定了。”近日,1992年出生的上海女生王俞(化名)立遗嘱将房产留给闺蜜引发网络热议。

12月26日,王俞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在遗嘱中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物质上的东西,一方面是因为考虑到家人并不缺物质缺是关爱,另一方面她认为活着的时候与家人相处的记忆才是最重要的,自己会在活着的时候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多相处的美好回忆。

上海90后女孩立遗嘱房子给闺蜜

2019年12月23日,上海90后女孩王俞来到了中华遗嘱库上海中心立下了自己的第一份遗嘱。与大部分人的遗嘱将遗产留给亲人不同,王俞在遗嘱表示,要在自己去世后,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留给一位闺蜜。王俞的工作是在上海一家知名医院的icu做护士,这位闺蜜正是她在医院科室里的一位同事姐姐。

对于这样的安排,王俞表示自己的父母并不缺钱也不缺房子,但是如果她离开人世,父母就失去了唯一的孩子,那时候父母最缺的关爱,她希望能有人替自己继续关爱父母。

据王俞透露,这位闺蜜是科室里公认的“知心姐姐”,曾在王俞与家人发生争执时,将自己家的钥匙交给王俞为她提供住处。王俞回忆,住在闺蜜家的那段时间,自己受到了很多照顾与帮助,闺蜜会给她烧菜,并开导她。“她对我的帮助让我认为,她会按照我的遗嘱里的想法去做,如果我发生意外,她能有空的时候替我去看看我爸妈就可以了。”

而当这位闺蜜知道了王俞的遗嘱内容后,第一反应是并不能接受。“她说我‘疯了’,不同意我这样做,但是在我向她说明了我的想法后,她也接受了。”王俞表示,遗嘱立下后在她心中,与这位闺蜜的关系没有太大的变化。“对我来说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但是对她来说可能压力更大一点,她希望这件事情的关注度早点过去。”

当事人:与家人相处的记忆最重要

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主任田艳告诉北青报记者,23日当天王俞用了两个小时就做完了立遗嘱的流程,立遗嘱的费用在一万多元。“我们的立遗嘱服务是9000元起,我们按资产价值以及分配意愿的复杂程度由专门的评估部门进行估值,王俞留下的房子并不太大,最终的立遗嘱费用在一万多元。”

谈及自己立遗嘱的初衷,王俞表示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一方面在医院icu工作见了很多生老病死,另一方面医院的工作强度大,身边不少同事也有发生变故。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所安排,毕竟父母是我最放心不下的牵挂。”

王俞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成长过程中,王俞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她和父亲的交流并不多,但是跟母亲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母亲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走在前端的女性,我的很多想法也是受她影响。我什么事都和她说,不带隐瞒的。这次立了遗嘱,我告诉她,她反应就很平静,就‘哦’了一声,然后问了下遗嘱在哪立的。”

虽然父母是王俞最挂念的人,但是在遗嘱中,她并没有选择给父母留下物质性的财产,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与其留给他们什么,我觉得活着的时候怎么和家人相处才是更重要的。每个人只有这辈子的记忆,我觉得记忆比任何事都重要。对我父母来说我就是最有意义的,我如果离开了,我用过的东西只会增加给他们心理上的伤害,就像我也不留话一样,生前做到了就够了。”

中华遗嘱库:“90后”立遗嘱者不少 目前都未生效

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主任田艳表示,王俞并不是他们服务的第一个90后,目前该登记中心已经为23位“90后”办理了遗嘱登记业务。“截至10月底,在全国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90后’有246人,其中,学历以本科为主,职业以金融、互联网、医疗、高科技行业为主,几乎每天都有‘90后’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我们咨询。”

田艳介绍,中华遗嘱库第一份“90后”遗嘱出现在2017年,目前所有的“90后”遗嘱都还没有生效。“大家都活得好好的。”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11月24日,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的法律专员崔文姬在自己的25岁当天立下遗嘱,遗嘱内容主要包括动产、现金存款,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网络账号。田艳表示,虽然遗嘱中处理财产以不动产和银行存款为主,但近两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咨询虚拟财产处置事宜。“虽然没有段子里说的继承信用卡和花呗之类的案例,但是QQ账号、游戏账号、微信、支付宝账号写入遗嘱是没有问题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青年报与腾讯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卓雅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