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财经 | 央行论文:中美股市一定程度上存联动 但中国股市也有独立性

北青网 2020-03-04 16:39

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与中国债市,中国大中小银行之间的风险如何传染?3月4日,央行官网“工作论文”专栏发表了2020年第一篇论文《金融危机传染实证分析研究》,作者是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的江洁、陈杰、何海鹰和冯黎黎四位工作人员。

需要提醒的是,央行工作论文发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央行官方。

这篇运用多种静态Copula 和动态Copula 函数对金融危机传染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股市下跌与美国股市下跌一定程度上存在联动,但中国股市的波动也有一定独立性;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股市和债市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表明股市下跌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出于资金避险需求,更多的投资者从股市转入债市;三是从国内金融机构看,不论是否处于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明显,中小型银行之间风险传染较强,但不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导致。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论文运用静态Copula 函数检验的结果显示,美国股市下跌会引起中国股市的下跌,而美国股市的上涨却没有带动中国股市上涨。但这种联动效应在动态Copula函数统计检验上并不显著。所以文章认为,中国股市的波动有一定独立性。

该论文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外部风险跟踪监测机制,定期发布风险预警,制定风险应急措施,减缓外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二是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型银

行在危机期间所受影响有限,是银行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应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确保能够抵御重大内外部风险的冲击。

三是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的监管和监测。中小型银行间的风

险传染性较强,且中小型银行数量较多,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型银行间业务往来的监管和监测,建立中小型银行的风险监测和分析框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同时,应制定中小型银行救助机制的预案,及时减缓风险在机构间的传染。

四是引导国内各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各金融市场发展机制,丰富市场

参与主体,引导市场主体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各市场抵抗风险能力,避免外部风险对自身造成过大的冲击。此外,在制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时,需充分考量市场间的关联影响,对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行为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风险跨市场传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