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维稳、海陆搜救…又一“成都造”无人机成功首飞!

成都商报原创

今(6)日,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获悉,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腾盾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二型固定翼长航时商用无人机“扑天雕”,日前在我国西南某机场成功首飞。这是继2017年10月“成都造”吨位级民用货运无人机AT200首飞、2017年底“双尾蝎”无人机完成应急物资快速投递演示验证飞行后,“成都造”无人机的又一重要成果。这标志着中大型商用无人机产业从需求端到设计端、从制造端到应用端,均已进入理性成长、日趋成熟的快速发展阶段。 

微信图片_20180206170638.jpg

▲“扑天雕”首飞圆满成功

飞行近半小时 “空中皮卡”首飞成功

2月4日上午10时,在西南某机场,一架代号TA001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无故障飞行近半个小时后安全落地。至此,绰号“空中皮卡”的“扑天雕”首飞圆满成功。

据介绍,此次成功首飞的“扑天雕”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地面站、任务载荷和综合保障系统组成。无人机机长7.8米、机高2.7米、翼展14.7米,最大飞行高度7500米、最大起飞重量1.2吨、任务载荷能力300公斤,航程3800公里、航时24小时。

“扑天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既能为环境监测、地质勘察、地貌测绘、管线巡检、植被监视、大气研究、体育摄影等国计民生项目提供更为灵便的飞行支持;也能为反恐维稳、边防巡视、森林防火、海陆搜救、定点投送、通讯中继、环保执法等公共安全任务提供更为可靠的航空平台。

腾盾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扑天雕’和之前的‘双尾蝎’相比,最大特点就是经济性更高,是一款高原型、低成本、长航时的无人机系统。”

“虽然腾盾科技目前研制的几款无人机主要定位都是商用,但目前商用推广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主要是政策方面,比如空域、机场等因素。”腾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过,模块化的先进设计理念使得无人机系统可兼顾警用与军用。

微信图片_20180206170631.jpg

“扑天雕”无人机

成都无人机产业产值预计将达42亿元 

“扑天雕”、“双尾蝎”以及2017年10月首飞的吨位级民用货运无人机AT200,都在不断刷新大众对成都高端航空与智能装备制造的认知,以及在落实国家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规划背景下,展示出的探索航空科技未来发展的成都力量。

根据成都市相关主管部门披露的数据,目前,成都无人机产业主要企业共有110家,其中军工企业30余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40余家,2017年全市无人机产业产值预计将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0%。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军民融合科研成果在成都转化应用、更多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企业来成都投资兴业。“加上,成都军工资源丰富,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安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牢靠。无人机产业正在成都迅速发展,显示出方兴未艾的积极发展态势,未来大有可为。”相关无人机专业人士表示。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刘久林 

图据腾盾科技

编辑 刘艳美

您有线索,欢迎报料 一经采用,将付报酬

报料热线:(028)86612222

报料邮箱:sb86612222@163.com

报料QQ:772555018

报料微信:cdsbbl86612222

报料新浪微博:成都商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