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你们再这样逗我孩子,别怪我翻脸!

成都儿童团

还有十来天就过年了,带着孩子回家过年,全家团圆热闹之际,难免会有亲朋好友围上来逗小孩玩。

不过,家长在欢喜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你家孩子在面对一堆亲戚的逗笑时,内心可能既尴尬又忐忑,有些毫无分寸感的玩笑,甚至会给孩子带去伤害

1、

大人自以为是的玩笑

其实已经伤害到了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中,大人们往往喜欢用逗孩子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在他们看来,逗孩子不仅能给大人带去欢乐,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而孩子的反应会让他显得更可爱。

于是,在有孩子的家庭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种逗孩子的方式:

“妈妈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爸爸妈妈如果离婚,你要选择跟谁?”

“不听话就把你送给乞丐”

“管叔叔叫爸爸,就给你糖吃”

……

别觉得这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才会遇到的逗弄,明星家庭也一样会遇到。

2016“年度敲萌宝贝”盛典上,演员沙溢和胡可的儿子安吉上台领奖,作为颁奖嘉宾的郭德纲跟安吉开起了不合时宜的玩笑。


安吉一上场,郭德纲就说:“怎么看,安吉都像我和胡可的亲生孩子。”沙溢大笑掩饰尴尬,又用玩笑圆场,然而郭老师的“逗”却还在继续。

当何炅问安吉有没有听过德云社时,郭德纲再次替安吉回答:“这是我爸爸的单位。”短短几分钟,郭德纲不下五次提到他是安吉爸爸的话。

本来刚上台还特别开心,走秀时乐得直翻跟头的安吉,在郭德纲一连好几个玩笑之后,已经垂头丧气,连话都不想多说了,明显心里受到了伤害。

而另一个四川本土,因为家人玩笑而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例子也让团长印象深刻。

去年11月,12岁宜宾女孩只身一人,离家出走,跑到自贡福利院声称自己要当孤儿。而背后原因竟然跟父母从小到大开的一句玩笑有关——因为常常听家人说自己是从浙江捡来的,便真的相信自己不是爸妈的亲生女儿。

类似上述逗孩子的例子数不胜数,不管是自己逗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别人逗自家孩子,大家对这种逗法也都习以为常,没太当回事。

然而,在逗小孩子方面,很多大人因缺少教育常识和安全意识,根本就没有分寸感。

比如2015年4月,攀枝花一男子带着两岁的儿子去朋友家中赴宴,席间,父亲的朋友一直逗男童喝酒,结果男童在喝了二两白酒后昏睡不醒,两天后,因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死亡。

2、

马上过年了,

别让亲戚这样逗你家孩子

每逢春节,一大家子人围坐一起,觥筹交错之间,兴致一高,很多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亲友难免会以自己的方式去逗小孩玩。

不过,看了上面的例子,相信你也无法再对亲戚朋友逗孩子的行为无动于衷了。马上要过年了,请各位家长别再让亲戚继续这样逗你家的孩子。

1、给孩子喝白酒、啤酒、米酒

有些大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尝酒:“可好喝了,你尝尝”。孩子对一切没见过、没尝过的东西都很好奇,也就很容易去尝试。看着孩子被酒味呛到的样子,大人反而乐呵呵地笑了。但是,这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更让孩子对探索、尝试产生恐惧,很可能因为大人多次的逗弄,孩子发现被“骗”后,逐渐变得胆小、怯懦,不再敢尝试。

2、给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跟我走吧”

孩子会很认真地对待别人跟TA说的话,跟孩子说“你妈不要你了”,有些孩子真的会相信的!而在孩子心里,没有比失去父母的爱更加恐惧、担心的事情。父母爱不爱他,要不要他,是所有小孩的底线。

3、问孩子要零食,最后又说“我不吃”

有些人喜欢这样逗孩子:“你的零食分我一点吃吧”“真小气,我之前给过你那么多好吃的”……等孩子乖乖递上自己的零食,结果大人来句“我不吃,你吃吧!”孩子瞬间懵圈。给了你不吃,不给你又说小气,咱们不带这么逗小孩的好吗!

4、什么东西都往孩子嘴里喂

很多小孩蛀牙,家长不让吃糖,还有一些孩子对某些坚果、水果过敏,家长平时也不让吃。但一些大大咧咧的亲戚逗起孩子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手边有什么,就都往孩子嘴里喂。吃得东西杂了,有些孩子甚至过后可能就拉肚子。

5、上来就要亲亲抱抱

孩子太可爱,大人看着忍不住就要上来亲亲抱抱。一方面,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建立,大人的一个亲亲,也许就在无意间把细菌传递给了孩子。

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突然有不太熟悉的、个很高大、很有力气的人近距离接触,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压力感。这种压力感,容易让孩子对人际接触产生抵触和恐惧。

6、问孩子“爸爸妈妈你更爱谁”

把孩子陷入两难的境地就这么好玩?说实话,大部分孩子爸妈同样都爱,若心里真是偏爱某一方,也会顾及大人感受而不会明说。常被如此逼问的孩子,可能会更早学会说谎,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7、拿孩子的生殖器开玩笑

调查显示,患有性心理疾病的人,多数幼年期都不同程度地被人“调戏生殖器”。对待弹孩子下体,跟孩子开生殖器玩笑,一点分寸感都没有的人,爸妈别犹豫,请第一时间就严厉制止。

8、将孩子举高,抛起来

有些大人,见到小孩,尤其是男孩子,特别喜欢将孩子举高,假装抛出去,甚至有时撒开手,再接住,说是要试试男孩的胆量大不大。这种行为其实相当危险,要是大人不小心没接住,孩子落在地上,摔伤了谁负责?


3、

当孩子被逗弄时

父母该如何提供保护和支持

其实过年逗小孩,很多大人图的就是一个气氛,加上又是亲戚关系,因此大部分家长在阻止亲戚逗弄孩子时基本都面露难色。

但是,家长们的不作为也许照顾了亲友的情绪,却忽视了自己孩子的情绪。实际上,亲朋好友、街坊邻里“不友好”地逗孩子,爸妈旁观甚至附和的态度比亲友的 “逗” 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

在孩子认知能力有限的年龄里,他们分不清楚玩笑是非,在受到戏弄时,他们尤其需要父母的援助,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底气面对这些逗弄。

现在,你已经知道,孩子在被逗时其实并不开心,那么,面对亲戚朋友“不友好”的逗弄时,家长该怎么做才好呢?下面这几点或许可以帮助你。

  • 凡让孩子疑惑不安的问题,替孩子回答

如果孩子遭到不友好的逗弄,及时替孩子回答,和孩子解释清楚。比如有人逗孩子说:“你妈不要你了,把你给我了”,妈妈要坚定地告诉孩子:“才不会呢,妈妈永远爱你,永远不会不要你”,及时打消孩子的恐惧。

  • 凡扰乱孩子认知的玩笑,直接回绝

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有些大人会不知轻重地逗弄孩子,譬如这类:2岁的孩子刚学会辨识红色和绿色,当着众人的面指认出了墙上贴着的对联是红色的,可旁人偏偏逗他说:“不对,那是绿色。”等孩子说是绿色的时候,又逗他说:“不对,那是红色。”


对于一切干扰孩子认知的玩笑,家长要毫不犹豫地回绝,让其停止愚弄孩子。

  •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不可能时刻守护着孩子,教会孩子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敢于说“不”也很重要!比如告诉孩子,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或“请你不要这样做”,这是逐渐学会自我保护的过程,也是让孩子心理更强大的过程!

  • 带孩子离开当下环境

孩子面对的若是一群不太熟的人或陌生人,大多会产生心理压力,若是亲戚开玩笑又没有分寸,家长大可带孩子离开当下环境。

过年回家,请对亲戚

那些并不友好地逗孩子行为说“不”,

孩子没必要去配合亲戚毫无分寸感的玩笑。



您有线索,欢迎报料 一经采用,将付报酬

报料热线:(028)86612222

报料邮箱:sb86612222@163.com

报料QQ:772555018

报料微信:cdsbbl86612222

报料新浪微博:成都商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