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拈花湾景区的景区入口处,多了一个特殊的闸机,游客走到跟前,机器会提示“验证通过”,从而顺利进入景区,无需门票及其它凭证。
据了解,这是同程文旅2018年在物联技术的新运用——人脸识别检票,通过人脸识别设备的使用,可以帮助更多景区目的地解决客人多次入园的难题。拈花湾景区是首批试点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的合作景区,也意味着同程文旅自推出人工智能机器人、景区微信订票后,在人工智能的旅游行业应用领域又跨一步。
据了解,人脸识别机器不大,每个大约就像一个笔记本大小,安装在景区入口处的墙上,包括一个采集机和一个验证机,经过几次测试之后,机器便可以正常使用了。3月6日下午,一名游客欲重新回到拈花湾景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游客在这个特殊的机器面前一站,经过识别,机器提示:验证通过。
同程文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与同程文旅合作,首次推出了人脸识别的系统,对多次出入的游客进行信息存储,随后,该游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多次入园,机器自动核实身份。
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是一个集旅游资源、住宿、休闲于一身的“禅意”旅游目的地,存在着入园痛点:酒店位于景区内,游客住宿期间需要多次进出景区,在没有使用人脸识别前,景区一般采用为多次入园游客盖“荧光章”或者拍照取证,回来时要靠人工找照片验证人脸来解决。
“在很多旅游目的地都存在类似痛点,因为涉及到游玩、住宿等不同的旅游资源,部分游客需要多次入园,但再次入园,需要什么凭证?这是这类旅游目的地的共同难题。”上述负责人表示,采用人脸识别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人脸识别后,游客在出去前采集一下人脸,回来验证一下入园,只需1秒,非常方便,系统录入后,在设定时间内可以任意多次出入景区及目的地”。
据了解,在景区人脸识别应用方面,同程文旅主要承担帮助景区解决痛点、场景重构赋能者的角色。硬件由文旅的供应商提供,文旅会在这个基础上深度解析景区痛点,整合软硬件开发进行解决。“目前,场景重构的景区和落地应用刚开始。后续我们也会与微信订票做深度结合,届时,购票录入人脸,游客到景区就可以刷脸入园了。”
同程文旅自成立以来,聚焦旅游目的地打造,为景区目的地赋能,不断尝试人工智能在旅游行业的运用,此前曾与古堰画乡合作,将同程文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引入景区,同时还推出了景区微信订票等。按照计划,同程文旅将着眼于旅游目的地综合消费,今年将在景区目的地POI信息库拓展、自由行旅游产品的拓展、文创智能产品的推广运用、以及政府目的地全域营销方面布局发力。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胡沛
编辑 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