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丨成都首批持证街头艺人五一将上岗,如何成为街头风景?

成都商报原创

今年3月28日,成都市文广新局正式公布2018年首批30个街头艺术表演试点点位,满足要求单的街头表演者将在4月下旬通过选拔后持证上岗,根据目前的数据,首批100个名额,有300多名个人和团队报名。在营造街头艺术,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和形象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街头艺术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街头表演又是街头文化最为的灵动和活跃的部分。但很长一段时间,街头表演被作为扰乱城市管理秩序而遭到了嫌弃。重新回归后,它如何克服自身的不足,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呢?

“每天都被撵着走”


每当华灯初上,音乐和歌声随着锦江的水雾腾起,忽闪忽闪地霓虹在打着节奏,成都九眼桥的酒吧一条街又进入了一天之中最热闹的时刻。与这里隔河相望的滨江东路边,携带吉他、音箱的街头表演者,与酒吧街共同构建着九眼桥这一文化符号。

微信图片_20180423193220.jpg

从去年开始,成都滨江东路边的一个河堤,成了广东歌手六月街头演出的场所,很多喜欢音乐的市民甚至外地游客踏着夜色慕名前来。晚上8点左右,河堤上的人陆续坐满,六月的演出方式很简单,一把吉他,一位同伴打非洲鼓。

微信图片_20180423193238.jpg

微信图片_20180423193235.jpg

音乐的声音只有在河堤上才能听得见,黄色的吉他包里,不久就堆起了零散的纸币,现场有做直播的,也有路人主动走过去,问能不能也唱两首。

声音突然停了。一位身着制服的城管径直走来,一番交涉,六月静静地将吉他抱在手里,目送城管走远。他早已习惯了这种尴尬的遭遇。间隙,六月谈起,他平时主要在酒吧驻场,或者跑商演,但每天晚上都有一两个小时会在这个固定的地方演出。

2014年至今,他游离于全国多个城市的街头为路人表演,感觉成都的氛围更好,“过往的路人会用各种方式去承认你。”和很多街头演出者一样,纵然有壮观的观众,但也摆脱不了城管的约束。“其实我很理解,本来街头演出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大家都不好处。”

25岁的胡达也是九眼桥的常客,4月19日晚上9点,城管突然而至,他止住唱了一半的歌,拧着吉他和音箱,往合江亭的方向走了一段,回头看一眼,在确定安全后,又把装备往路边一摆,“能唱几首算几首吧,随时都做好撤的准备”。

在他的印象里,几乎每天都会被城管赶。“这里远离住宅小区,也不阻碍交通,也会有人投诉。”因为锦江是成都锦江区和武侯区的分界线,九眼桥横跨两个区,他演出的地点,也随着两个辖区城管的出现,在桥的两端来回移动,夹缝中,胡达已在街头唱了近一年。“这样的状况往往被很多外地游客看在眼里,确实有损城市形象。”六月这样说道。

在成都颇具名气的“民谣大师兄”团队,常年在宽窄巷子内演出。团队创始人杨广说,因为团队一直在创作和推广原创民谣,因此宽窄巷子管理公司找到他们,在宽窄巷子内演出,以此展示成都本土民谣。不过,这样的模式毕竟是少数。

微信图片_20180423201450.jpg

▲“民谣大师兄”在录音棚录歌

在此次街头艺人选拔的公示中,成都市官方对目前成都的街头表演做出了散、乱、质量不高的总结。“说实话,现在的街头艺人比较狼狈,因为城市管理部门是不允许他们随意演出,所以只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都市音乐产业办公室(以下简称“音产办”)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和大多数街头艺人不同,在宽窄巷子演出的“民谣大师兄”团队没有打开箱接受“打赏”。团队创始人杨广说,政府能够重视街头文化,他和团队成员都很开心,“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做原创推广的人,能和大众在三米之内交流。”杨广认为作为街头艺术,打开箱要钱并不是不好,但更重要的是利用街头把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者表演输出给大众,让来成都旅游的人带走这样的印象或者艺术作品,这些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软输出。

微信图片_20180423201432.jpg

▲“民谣大师兄”在宽窄巷子路演

“艺术性,我们差得太远”

“我就是个弹吉他唱歌的,怎么就成了街头艺人了。”27岁的李忠蓝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弹吉他只是爱好,实力还达不到艺人的程度。他甚至觉得,平时在朋友聚会时弹唱感觉还可以,一上街就有点怯场了。但为了挣点外水,今年春节后,他开始带上吉他在街头演出,地点选择了九眼桥,“那里人多,氛围好。”但实际上,他更看重的是那个地方路演的人较多,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压力。

4月20日傍晚,他从广都坐地铁到新南门,再骑了一辆共享单车到了唱歌的地点,坐在路边的一条石凳上,点开手机找歌谱。相比其他同时在路演的人,他的观众要少很多,一首歌4个和弦,他频频出错,但即便如此,也会有路人不厌其烦地扫描收取付款的二维码。

记者根据多日的走访和成都多个接单、路演群了解到,从滨江东路从九眼桥到合江亭的一段,常年有20多人在街边演出。在九眼桥酒吧驻唱的严峥,也偶尔混迹在附近的街头,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街头不仅形式相同,而且真正唱得好的没几个。“很多演出者唱功确实很一般,演奏技艺也很业余。”

微信图片_20180423193241.jpg

在九眼桥之外,街头演出者多以个体的形式散落在各商场、公园和住宅小区门口,根据成都一个演出接单群内的成员介绍,来福士、凯丹、欢乐谷和一些地铁口,是演出者喜欢选择的地方,“因为大家基本都是以挣钱为目的,所以哪里人多去哪里。”严峥说。

微信图片_20180423193301.jpg

成都市音产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成都的街头艺术形态太过单一,通常都是以唱歌和演奏为主,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吉他自弹自唱。”

常年在街头演出的歌手高逸告诉记者,这跟吉他简单易学,轻快随意有关,像国外街头有很多大提琴、萨克斯演奏,但这在国内,这类艺人往往不愿意到街头抛头露脸。

高逸说,在网上的很多街头艺人视频中,国外的街头艺人让我们看到的是艺术,而我们身边的街头艺人,看到更多的是他们的心酸、励志的故事。“街头表演从艺术性上看,我们差的太远。”

作为成都本土新兴的一个街头艺术社群,“胖达奥普拉(panda oprea)街头艺术家社群”成员KE告诉记者,社群成立不到一年,已经招揽了多位艺术人才,其中包括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银奖、纽约国际钢琴艺术节金奖的钢琴师,还有参加青歌赛的原生态R&B歌手。“街头演出并非随意而为,你只有把真正的艺术奉献给路人,他们才会有街头艺人这样的概念。”

微信图片_20180418162713.jpg

▲胖达团队

“在此之前,从没有想过把古琴搬到街头”

此次街头艺人招募以来,在报名的艺人中,以从事通俗唱法为主的声乐表演类、器乐表演类(小型乐队表演优先考虑)、曲艺表演类以及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类在内的4类才艺为主。

“在此之前,我们从没有想过要把古琴搬到街头去演奏。”作为参选的街头艺人之一,中国古琴演奏家黄康感触良多。黄康告诉记者,了解古琴和从事这门乐器的人很少,对于古琴这样的乐器,自古就有很多规矩,都是在亭台楼阁、书斋闺房里面演奏的,面对的是清风明月、苍松老石这样的自然环境,而弹奏者还要正襟衣冠。“从这些角度来说,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古琴要在街头去演奏,说到底还是没有这种氛围。”

微信图片_20180418171203.jpg

▲古琴传习教学老师黄康

对黄康和她的团队来说,给街头艺人一个合法的身份,给她们提供了一个面向大众的机会,“现在国家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换言之,我们的文艺还是要走进老百姓,无论你多么高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说实话,过去我们都没有这样的觉悟。”

因为在成都市文化馆工作的缘故,黄康也承担了古琴演奏和公益教学的任务,不过古琴毕竟是件冷门的器乐,接触的人很少。“你一个音乐厅顶多几百上千个座位,街头是最大的舞台,不管老中青少幼,哪怕路过,能听一耳朵,就会对真正的艺术多一点了解。”“外国人能将音乐厅、歌剧院里面的西洋乐器搬到街头,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民族乐器带到街头展示呢?”街头演出在即,黄康自称现在考虑的是,到底古琴在街头应该如何表现,“怎么来和时代同步,让别人听得懂”。

报名领取街头艺人证的“60后”自由音乐人唐政,对街头艺术并不陌生,他多次受邀参加欧美洲、东南亚街头艺术节,去过美国、澳洲、日本等国家的街头进行萨克斯演奏。“国外的街头艺人,乞讨和玩音乐是分开的,很多人就是单纯的喜欢到街头分享音乐,演出者甚至有艺术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这种氛围是城市的包容和民众的艺术素养共同构建的。”

微信截图_20180418180109.png

▲唐政在街头表演

唐政认为,成都本身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文化包容性极强,但街头艺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能给街头艺人办证,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记者了解到,艺术家们也在借助办证的机会,决定走向街头。

“其实我们的城市不缺优秀的艺术家,只要我们的街头有好的氛围和科学的管理,他们愿意走出来和大众近距离分享。”成都市文化馆一位工作人员说。

“如果只挑好的,那么名额真正落到街头艺人头上的没几个”

尽管已经在成都街头打下了自己的根基和烙印,但六月还是有些许担忧,过于强调演出的质量,目前在街头表演的人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一位在酒吧跑场的歌手告诉记者,现在成都街头演出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氛围好之外,另一个因素则是酒吧挣钱太少,一位歌手在酒吧驻唱一晚,获得报酬就在100-200元之间,而在路边演唱,一晚上三、四小时挣200多元很正常。

但实际上,很多报名者并非街头艺人出生,六月谈到,“如果只挑好的,那么这些名额真正落到街头艺人头上的没几个。街头艺人证应该更多针对在街头演出的人,也是给街头艺人一个谋生的通道。”不过他赞同对街头表演者进行择优选拔,因为将优秀的街头艺人筛选出来,也是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一个保障,这一能激励更多的表演者去展现真正的艺术,而不是仅仅去摆摊挣钱,街头艺术的氛围和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成都市音产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曾前往上海、北京等地进行调研。“他们给出的建议,街头表演的艺术门类不能只是音乐,因为担心有些表演点位出现声音扰民,适合安排不发声的表演形式。” 成都在打造音乐之都,大力发展音乐产业的当下,成都的街头需要更丰富的文化氛围。

微信截图_20180416173115.png

2014年,上海为8名街头艺人颁发了街头艺人演出证。该证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颁发,有效期一个月。上海静安区的市容绿化局、公安分局、城管、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也组建了专门的组委会,对没有资质的人员和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管理。

这是街头艺人这个职业首度合法化,也是国内首次将街头艺人纳入城市管理的尝试。发展至今,上海街头已有120名艺人在全市八个演出点位持证上岗,其中大部分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据了解,成都领证的街头艺人每年会接受审核,优秀的进行奖励,差的就会淘汰,进入新的街头艺人人选。“试点期间名额有限,但从长远来看,街头艺人将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成都市音产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比展现才艺挣钱的街头表演者,乞讨型和商演型是另一种存在,也是被排除在街头艺人的定义和选拔资格以外的群体。目前根据现有的要求,还看不出在街头艺人证正式颁发之后,没有证件的街头演出人士将何去何从。

发证的背后,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因为没有成都户口和居住证,苗苗放弃了这次街头艺人的选拔,他有些无奈地说,如果领了证,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去演出,“这对我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限制。”他认为,这些要求无形之中限制了外地街头艺人的表演空间,打破了街头表演的原生态。

一张有效的证件,能让目前的街头艺人摆脱与城管打游击战的尴尬,不过,对于主办单位而言,对于街头艺人的有效合理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今年3月23日,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有关城区意见的基础上,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了2018年首批确定的30个街头艺术表演试点点位。根据《关于2018年成都街头艺术表演首批试点点位的公告》,这30个试点点位分布在成都市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高新区,包括春熙路、兰桂坊、天府广场、宽窄巷子、来福士广场、欢乐谷等知名地点,上述点位基本涵盖了目前成都街头演出最多的地方。

音产办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选择上述30个试点点位,是因为前两年他们在成都市做了一些街头表演点位的规范并取得一些经验,同时和城市管理部门协调,确定出了上述人流量较大、街头演出效果不错的地点作为首批试点点位,“第一批有100多个点位,然后我们根据人流量、街头表演基础、便于管理等方面,确认了这30个点位。下一步我们会根据街头艺人在这些场地的表演情况和效果进行点位调整。”

截至4月20日,街头艺人的招募已经结束,共有242个个人及114个团队报名。成都市文化馆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报名者的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有一个面试,然后会对入选的街头艺人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结束就可以到点位进行表演。

微信图片_20180423193258.jpg

成都市文化馆一负责人告诉记者,“招募的时候,对报名者的年龄、表演内容等会有一定要求,选拔标准是适于大部分人的,但主要还是看演出水平,包括已经在街头表演的一些街头艺人。”“演出时间的排期、点位、内容,我们都要进行管理。比如艺人都希望在有些人流量大的点位表演,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让街头艺人都去各个地点演出,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点位。”

为此,被选拔的街头艺人,将与相关部门签订从业承诺书,规定在表演期间,不能随意缺席。艺委会将街头艺人演出的时间安排在了周五、周六、周日下午(16:00-18:00) 和晚上( 19:00-21:00),特定点位演出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负责招募的工作人员表示,领取了证件的街头艺人演出,主办方不支付工资。街头艺人除了自己表演的成本开销外,不需要支付包括场地费在内的任何费用,还可以用打开的琴盒乃至二维码等方式,向欣赏其表演的游客寻求“打赏”。

唐政告诉记者,就成都而言,目前在街头演出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以挣钱为目的,而在规定了演出地点和时间的情况下,一旦这些表演者挣不了钱,而有没有人给他们发工资,就会出现问题。“要么直接不去了,要么都往能挣钱的地方涌,这样一来就会乱套。”

苗苗的顾虑背后,艺委会不只一次传递,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原本在街头表演的人,来主动加入,让成都的街头艺人和城市的环境、品味共同构成一道城市的风景。在老成都的记忆里,说书、杂耍一类的街头表演并不鲜见。随着城市的扩大和管理的需要,这些街头艺人成了被驱赶的对象。其原因不仅仅是人流聚集安全,噪音、公共空间使用等问题,也因为街头表演也沦落成为了乞讨、卖唱,毫无艺术性可言。

发证制度能在保证街头艺术质量的同时,能否解决城市管理的难题,打造出一道城市文化风景线呢?

街头艺人

指在公共场所为公众表演拿手绝活的艺人,包括在街头表演的音乐家、画家、行为艺术家等。街头艺人的表演形式繁多,例如歌唱、舞蹈、偶戏、口技、默剧、乐器演奏,画画、杂耍表演、说书等。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街头艺人的表演,他们的表演又被称为街头艺术或街头表演。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逯望一 任宏伟 摄影记者 王红强 王勤

编辑 杨渝彤

您有线索,欢迎报料 一经采用,将付报酬

报料热线:(028)86612222

报料邮箱:sb86612222@163.com

报料QQ:772555018

报料微信:cdsbbl86612222

报料新浪微博:成都商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