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动画大师宫崎骏以“年龄不饶人”为理由,宣布退休。四年过去了,宫崎骏复出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年年初,宫崎骏终于凭借CG动画短片《毛毛虫波罗》复出,这已经是宫崎骏第七次宣布复出了。
关于宫崎骏的复出有什么幕后故事?生活中的宫崎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就是本届金爵奖动画片评委、日本著名动画导演片渊须直,片渊须直是宫崎骏的徒弟,大学时就跟随宫崎骏工作,在宫崎骏身边工作了很多年。近日,片渊须直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面对面独家专访,透露与宫崎骏交往的幕后故事。
▲ 片渊须直
谈宫崎骏
“宫崎骏喜欢空想,想象”
片渊须直上大学时就开始追随宫崎骏工作,据他回忆,那个时候宫崎骏还没有成立吉卜力工作室,“上大学还没有吉卜力工作室,我上大三的时候结识的宫崎骏,大四的时候,在宫崎骏跟高畑勋工作的工作室工作。那时候那个工作室不能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了,才有了吉卜力。”
片渊须直参与的宫崎骏的第一部动画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名侦探福尔摩斯》。谈及如何被宫崎骏发掘,片渊须直回答:“当时宫崎骏在找人写剧本,我带着剧本去了,宫崎骏看完后就说:那我们就一起工作吧。”
问及宫崎骏对自己的影响,片渊须直回答:“宫崎骏起步于一个画者,并不是写故事的人,不过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总是和高畑勋在一起想怎么编故事,高畑勋不会画画,但会写故事。宫崎骏喜欢空想,想象。他基于他的想象绘制画面,高畑勋非常尊重宫崎骏的空想,但他也能从现实中找到元素加到动画里。”
片渊须直称:“年轻的时候,我想像宫崎骏一样靠空想来创作,现在觉得光靠空想来说是不够的。”问及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片渊须直称,“转变的契机是高畑勋曾说过宫崎骏的一些作品有的地方不应该这样子,高畑勋有更广阔的看待世界的视野。只靠空想,虽然拍出来好看,但有一些局限。”
2013年9月6日,在动画《起风了》发布之后,宫崎骏召开记者会说:“关于退休,我是认真的”。然而,在宣布引退的那一刻开始,这四年当中,有关复出的声音就没有停过。今年年初,宫崎骏凭借CG动画短片《毛毛虫波罗》复出,这已经是宫崎骏第七次宣布复出了。提及此,片渊须直笑称:“宫崎骏精力非常充沛。不过干了那么多活,说自己不想干活了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最近工作也有点辛苦,也有这样的感受,也会抬眼望去,有想看到终点的感觉。创作动画是从白纸上从无到有,掏空自己创作,而且时间有限。要在有限时间,拿出更多的东西,所以要比别人更勤奋。”
据了解,有关宫崎骏退休后再次复出的事件,已经达到了7次。第一次是在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时期;随后是1992年《红猪》上映时期;1997年《幽林公主》上映时期;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时期;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上映时期;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上映时期;最近一次则是2013年9月《起风了》上映时期,他正式宣布退休。
▲ 片渊须直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专访
谈中国动画片
《哪吒闹海》是一个很直爽的故事
对于中国的动画,片渊须直也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在中国的商业电影非常繁荣,怎样去定位动画电影,这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首次来上海电影节担任评委,片渊须直表示有很多的感受:“一次性上映这么多影片,是很棒的。在这边还能看到日本早期的电影,比如小津安二郎的影片还在上映,很棒。还有就是当时我看到电影节影片目录单很厚,很惊讶。“这次上海电影节,片渊须直导演的动画片《阿莱蒂公主》进行展映,深受观众的欢迎。
片渊须直表示,他创作动画片一定会坚持手绘,“我从事动画制作37年了,37年的过程中通过手绘积累了很多经验、知识和方法。用手绘动画能发挥自己最大限度的能力,我觉得已经可以充分领会各种手绘技巧了。“
片渊须直透露,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在日本上映,引起轰动,“当时这个片子是我的朋友引进到日本的,在日本引起了蛮大轰动,片子不纠结,是一个很直爽的故事,哪吒自己选择死去和再生都表现得强有力。”片渊须直表示。
片渊须直直言,中国的动画对自己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跟《哪吒闹海》同期的水墨动画,对他影响深刻,中国的水墨的元素已经在他的作品里有所体现了。
首次来中国担任评委,片渊须直也收获颇丰,他直言:“这里的人很喜欢上电影院,很热情。我觉得能努力让自己的作品上电影院大银幕是最棒的。但在日本很遗憾的是,电影院数量在减少。看到上海电影院那么多人,这么有活力,我很受感染。”
▲ 片渊须直谈动画创作
谈创作
“作者要比观众拥有更多的内涵”
《哆啦A梦:伴我同行》《你的名字。》……最近这两年,不少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取得不错的票房,对此,片渊须直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从全球来看,很多动画都是为小孩子创作的,但是日本动画有些是面对10岁、20岁、甚至30多岁的人,所以对这些人,动画片是有刺激性,新鲜感的,大家会把自己想象成动画片中的角色。其实在日本,看动画片的人年龄在上涨,50多岁的人也在看动画片。我是1960年出生,3岁时候,开始看日本国产动画片,我看动画长大,当时的动画片主要面向小孩,随着像我这样的小孩长大,有看动画习惯的人群年龄也就变大了。我已经快60岁了,所以看动画的人和我年纪差不多。我希望自己创作的动画也能满足和自己同年龄层的人。”
作为动画界的前辈,片渊须直也对想要从事动画工作的年轻人提出建议,他说: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者要比观众拥有更多的内涵,比如面向10多岁小朋友的话,创作者有必要理解小孩们的父母,因为动画里也会出现这些小孩的父母,所以创作者要比观众有广阔的视野,说着容易,其实做到很难。”
在上海电影节担任评委的这段时间,片渊须直只抽出一天的时间在上海逛了逛,其余时间除了担任评委外,都窝在酒店作画,片渊须直表示,制作一部动画片要比拍一部电影的时间长很多,“一般是整两年,包括作画前准备、作画、后期工作一共2年,《在这世界的角落》前前后后做了6年。”
关于将来的工作计划,片渊须直透露:“现在主要工作主要是《在这世界的角落》要加长30分钟,要设计出很多新的场面。到了明年这个工作结束,要企划新的作品。2011年我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我本来希望2021年有新作品能出现,但是感觉达不到。做动画真的是每天每天都在工作,很需要毅力和耐心。”
目前,片渊须直已经脱离宫崎骏“单飞”,在东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提及自己的新作,他说:“我一直追求作品能展现给观众不同的世界,有可能是60年前的故事,有可能是更久远的故事。想让观众体验跨时空的感觉,因此要做详实周道的调查和描述。我准备在未来讲一个非常久远年代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会讲一千年之前的事。其实调查一千年前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但我想克服这种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那个时间的人内心是什么样的。”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张世豪 上海报道
编辑 敬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