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末的“偷听城市”进行到了第三期,100%来自生活真实场景的片段,由一群有心的作者为你收集。
本期最大的亮点,是一位自己也有公号的作者,在咖啡馆无意听到一个搞传销的大姐通过微信语音指点她的“同行”们,种种套路,层层递进,听得人惊心不已。
除此之外,人流量大的公交车和地铁上,也有相当高的概率听到有意思的对话。这些碎片拼在一起,也颇能反映出生活中常见的方方面面:一只走失的小狗、一个哭泣的孩童、一段尴尬的对话……
打开你的心、眼和耳,去听,去感受,去思考。生活多么有趣。
偷听传销两小时 忍不住拿出笔记本
文/陈章鱼
那天上午,我偷听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传销讲座。
听到后来,我忍不住拿出了笔记本,太精彩了,必须记下来啊。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我在一家咖啡馆看书,邻桌坐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大姐,我坐下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发给你们的材料,一定要反复听,听个50遍,再反复说,说个50遍。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
我心里说,哦,这大概是个英语老师。
再听了五分钟,我发现,她竟然是搞传销的!而且应该是一位入行多年的老手了,正在用微信语音,给新人们做培训。
开始我本来不想听,无奈大姐声若洪钟、声声入耳,想不听都不行。没想到,听着听着,我就被“惊艳”了,听她讲了大约15分钟的时候,我就偷偷拿出了小本子,把她讲的要点记下来。
结果,我连卫生间都没舍得去,就在旁边偷听她整整讲了两个小时。
接下来,就是我整理后的课堂笔记。
话题一 哪些人最好骗
大姐聊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谁更容易发展为他们的下线。
大姐说:“我们一定要重点关注四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是年轻人,最好是25岁左右,刚工作两三年,正在从学生向社会人转换的年轻人。
怎么吸引他们呢?大姐给出了套路:不要单单和他们谈收益,更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感、价值感。“要告诉他们,我们的公司,就是一座‘社会大学’,可以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让迷茫的人生找到方向。”
尤其要向他们强调:只有达到经济独立,他们才能脱离父母的碎碎念。
第二类人群,是妈妈们,尤其是全职妈妈。
大姐说,对于她们,重点要强调:她们利用空闲时间,多一份收入,可以帮老公分担很多压力。“尤其是养两个孩子的,多贵啊,不多赚钱怎么行?”说完,大姐还补充了一点:“要跟她们强调,不做伸手族,实现财务独立,这样才能提升在家里的地位,在婆婆面前,说话才能硬气。”
第三类人群,是银发族,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对于这些叔叔阿姨,你们要告诉他们,多一份收入,才能让人生有更多的尊严……还要向叔叔阿姨强调,通过创业,让自己再年轻一次;最后要告诉他们,多一份收入,还能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份保障。
大姐接着说到第四类人群,叫“受伤族”。
我心想,失恋的人也容易被发展成他们的下线?
后来发现我想错了。
所谓“受伤族”其实就是受骗族——就是已经参与过其他类似的传销项目,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退出的人群。
大姐表示,这一类是她个人最近特别喜欢的,“成交的比例很高”。
我倒抽一口凉气,上一次当还要上第二次?我得好好听听是什么套路。
“受伤族,因为他们已经参与过一次了,所以对于咱们的会议、培训、活动,他们都有了解,所以一定要在他们面前,展现出更强的专业度,比如流程啊、成交的时机啊,要是他们比你还熟,那你就没办法了。”
“第二点,要通过聊天,找到对方的‘抗拒点’,也就是曾经受过的‘伤(骗)’,这样才容易打开更多的话题。你可以问:‘当初是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注意一下我的用词,一定不能用太负面的词,不能问,你当初是怎么失败的。”大姐提醒道。
第三点是要鼓励对方说出当时的成长和收获,“让他回忆起成长和收获,这样他的斗志才能再燃起来。”
第四点,就要分析我们的优势了,“告诉他,我们和他曾经参加的那些项目不一样,我们有哪些优势……向他介绍一整套的计划,这样他才能放心。”
话题二 怎么骗他们
大姐聊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让对方加入(怎么骗他们)。
我发现他们创造了一种销售模式,叫“ABC三方会谈”,就是把推销的过程变成一次聚会,参与者有ABC三个人。
A是一个有经验的销售,负责公司的介绍、产品的介绍、销售模式的介绍等;B是A的下线,同时是C的朋友,负责介绍双方,分享自己的经历;C就是B介绍来的目标。
整个对话,被分成了四个部分:破冰、分析、沟通、排疑。
破冰,就是让A、B、C 互相熟悉起来;分析,就是A告诉C为什么要选择他们的“项目”。
这个也有层层递进的套路——首先是让C意识到压力和危机:升职的压力、二孩的压力、年龄的压力、技术革新的压力……然后,指出一个“光明”的方向。
大姐说,不要纠缠于对方的生活琐事,用假设的问题带入话题:“如果你有一千万,你会做些什么?”接下来引导他思考,如何挣到这一千万?
之后,就向他介绍,为什么要选择传销——当然,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提到“传销”这个字眼,一般她会用“直销”来代替,更多的时候她用的词是创业。“我们这个就是门槛最低的创业嘛,微创业。”
之后是沟通,主要是B分享自己的经历,用感性的故事来打动C。
最后是排疑,回答问题、消除疑问,将猎物引入圈套。
话题三 所谓“三三制”
大姐最后还讲了讲,怎样能够快速成长,提高本领。
最关键就是学会“输出”,要自己勤练勤讲。“什么时候你能够熟练地讲出来,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会了。”
认真偷听两个小时,我发现她一次也没提他们到底是做什么产品的。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传销嘛,产品不重要,发展下线才重要。
他们的“加盟费”分两档,低档的5000元,高档的25000元,对于产品,大姐是这样说的:“你一定要清楚产品的用途,这样才不会堆在家里,看着它发愁。一定要遵循‘三三制’。”
什么是“三三制”呢?——三分之一的产品自己用;三分之一的产品用于宣传,摆在家里、办公室或作为样品送给客户;剩下的三分之一,自然就有推销渠道了——花上五千块钱买一堆产品,三分之二都是自己留着。
最后大姐总结道:“要多发展加盟者,加盟者一定是消费者,加盟者自己一定会用咱们的产品。”
分享完之后,大姐喝了两口水,收拾好东西,一边往咖啡馆外边走,一边又打了个电话:“我妈吃了咱们的产品,尿频尿急没有调理好,现在都住进医院了,你说这事怎么解决啊?”
我叹一口气,合上笔记本。
公交
系列
多么亲热的电话
公交车上来一个年轻小妹,浑身洋溢着一团和气,提了四袋米,每袋目测两斤的样子,费力地放在我身边空座位上,还不好意思地对我笑笑。投了两元钱后,她抱起米,在我身边坐下,对着和她一起上车的男青年说:“那我给卢阿姨打电话了哈。”
稍后拨通电话,我开始没留意,渐渐地开始注意到她那亲昵又略带分寸的口吻,心里一动,开始好奇:是亲戚?长辈?
“是嘛,今天好冷哦,阿姨你那个关节炎有没有痛啊?一定要注意保暖啊,多穿点儿,上回买的红外线保暖内衣其实已经可以穿起了……阿姨你又在外头耍哇?好安逸哦,那叔叔在家不?我给叔叔送过去?这个米是有机的,多好,我专门给你留到的!”
直觉告诉我,这姑娘是给老年人卖保健品的。“哦对,那个松花粉要坚持吃,嗯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电话那头,阿姨也在滔滔不绝地讲话,貌似还邀请她去家里吃火锅,“好哇,我就是想吃,天一冷就更想吃,阿姨弄的最好吃了!等你哪天在就喊我嘛,我等到哦!”
挂了电话后,她和身边的男青年(应该是同事)商量了下一个电话打给谁,“建设路那个,魏阿姨,6号,你来打吧,她跟你关系好。”两人说说笑笑,心情振奋的样子。
给自己灌辣椒水
公交车上人很多,我上车后就先站在最前面司机旁边,紧挨着两个坐在右边第一排的女生,她们正聊着自己旅游的事。
离我最近的那个女生微胖,正在感叹自己去日本的饮食感受。“才到日本第三天我就遭不住了,吃得太清淡了喂……后头我只好把带的六婆海椒面扯开一袋,抖到嘴里,拿矿泉水冲下去喝了,才觉得心头舒服点了。”
听得我暗暗惊叹,还真有给自己灌辣椒水的重口味勇士啊!(苏小Q)
妈,这是几环?
坐49路到了科华路二环路口的位置。身后一个小男孩问他妈妈:“妈妈,这是几环啊?”
他妈妈也很直爽:“我搞不懂!”
男孩似不买账:“什么,你一环二环三环都搞不懂吗?”
“对,都搞不懂——你别喝水了,待会儿又要上厕所!”
晚上8点问:吃早餐了吗?
晚上从华阳朋友家回城,海昌路上车,坐到孵化园那站,上来好些年轻男女,看着像是加班刚结束的。我坐在靠车门的排头位置,两个站在我身边的女孩一边看手机一边聊天。
这时,其中一个女生看着手机惊叹一声:“啊!不会吧!”她的同伴赶忙问:“怎么了?”
“就那个人,我昨天跟你说的那个,相亲认识的,也太不会聊天了吧——刚才他问我下班了没有,我说下班了,然后你猜他紧接着说啥?”
“说什么呢?”
“他问我:你吃早餐了没有?”
“哈哈哈哈哈……”两人一起笑。
“现在都快晚上8点了好嘛?”那女生说,“我给他回的是:啊?你说今天的早餐吗?他说:每天都要吃早餐。”
我靠着椅背心想,这尬聊也太冷了吧。
女生的同伴问,“那你回什么呢?”
“我只好说,嗯,对,养胃。” (元宝)
室内系列
这么乖的狗,不会去流浪
那是一家很小的日料店,桌子和桌子间距离非常近。
于是我不可避免地、清楚地听到邻桌女孩讲述的那个故事。
大意是前两天下午,她在领事馆路的公司附近,在外面办事的时候,遇见了一只貌似走失的小泰迪犬。
“那个狗狗好乖哦,自己会看红绿灯过马路,我和它一道过的马路,然后我就逗它,它马上就过来闻我的鞋。我抬头找它的主人,居然没看到。”
“我就往前走了几步,它还跟到我,我再左右看了一圈,确实没得主人!”
“那你就把它抱起来嘛。”坐她对面的朋友说。
“不得行,我当时一只手提到电脑包,另一只手还拿了一瓶水。我本来想去给它买根火腿肠的,但是又怕一转身它就走了。”
“那咋个办呢?”
“没办法啊,最关键的是:当时都快3点半了,我4点之前就要赶回公司开会。要不然我肯定就想办法把它带到了。那么乖的一个泰迪,我目测,要卖的话起码五千!”
“啊,你要抱来卖哇?”朋友问道,“不是不是!我就是说那个狗狗真的很乖很乖!一看就是品种比较好的那种,我姑姑家养了一只,就有那么贵。”
“后来呢?”“后来狗狗就走了呗,我手里没吃的也不可能一直拿瓶水逗它啊……唉。”她又继续叨唠了好一阵子,反复说那天下午是如何可惜,那只小狗是多么乖。朋友听到最后只得安慰她说,“你就这么想嘛,它后来遇到的人应该也是喜欢狗的,把它带回去养也好。这么乖的狗狗不可能去流浪的。”
“是啊是啊,这么乖的狗,不会去流浪的。”女生也跟着安慰自己。我忽然想到小区后门那只流浪的黄色土狗,不由得心里一酸。(萝卜丁)
请你好好说话
周六下午,东郊记忆的一家书店里,一个小女孩忽然嚎啕大哭。
好像是她想买一套纸板拼图,她妈妈不给买。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那个看着气质很文艺的妈妈,穿件碎花棉布裙,套件驼色毛线开衫,很淡定地蹲在女儿面前,抱着她,轻声哄。
看起来很胸有成竹的样子对吧?然而这小孩在安静的店内继续嚎啕了两分多钟,一点儿没有被哄住的样子。
店内顾客们忍不住纷纷侧目,那位妈妈依旧淡定,我忍不住往她们所在的位置挪了两步,听听她怎么哄孩子的。
然后我发现她竟然只是在反复念一句话(可能开头说为什么不买的理由我没听到吧),那就是:“乖,请你好好说话;请你好好说话,请你——好好说话……”
小女孩大约5岁的样子,这妈妈越劝她,她哭得越凶。“我就是要嘛,你给我买一个嘛!呜呜呜。”
“请你好好说话……”妈妈继续坚持,我心想,她可能是不知从哪本育儿书上照搬的吧?这样子了还好好说话??
终于,在店员都忍不住想上前劝阻的时候,在更多人放下手里的书转过来看她们的时候,淡定的文艺妈妈站了起来,把嚎啕的女儿拉出了店门。
她早就该这么做了。(天竺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