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全国首例网络调配器官肺移植手术在四川省医院完成

红星新闻

11月1日中午12:30分,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2.0版)(以下简称器官分配系统2.0版)分配的肺脏,被运送至四川省人民医院,随即移植到64岁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盛某体内,于16:03分顺利完成移植手术。

这是从11月1日正式启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2.0版)后的,第一例网络调配器官肺移植手术,也是9月22日中国肺移植联盟成立后、实施网络器官供肺分配的第一例手术,由联盟盟主、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教授指导进行。

↑陈静瑜教授介绍手术情况

陈静瑜教授介绍说,这次移植手术的供体来自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个年轻的脑死亡供者,于7:30分在青岛完成器官获取,9:20分搭乘飞机飞往成都,一路绿色通道,抵达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时间为12:30分,手术室准备就绪,12:50分受体左侧病肺完成摘除,13:47分左肺完成移植,“这一次移植手术没有采用体外循环,左侧病肺摘除时,右肺保持纯氧通气,以供受体的氧供,待左侧肺移植后立即发挥作用后,再摘除右侧病肺,完成移植。”陈静瑜说,这对手术团队、麻醉科的考验很大。16:03分,右侧肺移植完成。

而受体则是来自四川的一位终末期肺气肿的男性患者,于一个月前完成器官移植资料登记。“生活质量很差,几乎没有办法脱离氧气。”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曾富春介绍说,这也是四川省人民医院今年第四例肺移植手术。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2.0版)网页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启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2.0版)的通知》,卫健委依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 ,对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以下简称器官分配系统)的肝脏、肾脏分配子系统进行升级,并研发了心脏、肺脏分配子系统和升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监管系统,形成器官分配系统(2.0版),2018年10月22日,器官分配系统2.0在全国正式启用,包括升级后的肝脏、肾脏分配子系统,心脏肺脏分配子系统以及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监管平台。

“此前肝脏、肾脏能够网络分配,而心脏、肺脏因为有资质的医院少,供体器官少,此前是点对点的分配。”陈静瑜说,有了器官分配系统(2.0版),各心脏、肺脏移植医院建立本单位心脏和肺脏移植等待者预约名单,各器官获取组织将人体器官捐献者及其捐献器官相关数据真实、完整地录入器官分配系统。所获取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必须全部录入器官分配系统,并通过系统启动捐献器官自动分配,并严格执行器官分配结果,确保器官捐献者以及其捐献器官的溯源性,坚决杜绝在器官分配系统外擅自分配捐献器官。“全程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加的科学化、更加公正公平。”

↑省医院为陈静瑜教授(右)颁发聘书

陈静瑜介绍说,一旦有新的捐献器官,其数据输入系统后,将在30分钟内触发5名配型合适的受捐者信息,再从这5位受捐者中,全面考虑地域条件、病情轻重缓急等因素,分配给最适合、最紧急的患者。“网络分配后遇到一个难题,晚上没有航班,无法从四川到青岛接收器官。”陈静瑜说,在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信息后,立即安排了无锡的工作人员赶往青岛,这也体现了中国肺移植联盟的协作。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杨星驰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