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用手令代替口令,学生用掌声代替口号……11月5日,一场为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成都市特教校”)的学生量身定制的“2018综合素质提升训练营”开营了。记者了解到,本次训练营将从5日持续到9日,旨在训练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规范宿舍内务,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
时隔10年的素质提升训练营
全校370名学生共同体验
在成都市特教校的操场上,孩子们换上迷彩服,在教官的引导下整齐地站成方队,学着站军姿,学着齐步走……从学前教育到高三年级的盲生、聋生、培智生等378名在校学生参加了本次素质提升训练营,培训教官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和年龄阶段,分成不同的方队,并量身定制训练内容。
据悉,由于成都市特教校学生情况的特殊性,学校并非每学期都会组织军训。距离上次2008年组织的军训,这次素质提升训练营已经间隔将近10年时间之久。“因为现在的军训,基本都是把学生拉到部队去训练。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三年级都有,但是每个年级的人数并不多,出于对学生管理和安全的考虑,学校并没有每年都组织安排军训。”成都市特教校德育处副主任闫敬忠向记者介绍,“这次素质提升训练营是在近10家物管公司的支持下开展,并邀请了专业的训练教官开展为期5天的训练。”
细腻有爱的教官午休学手语
用手令代替口令,让学生接近整齐划一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更大的提升,训练过程中,除了教官进行基本形体塑造之外,还有各班老师全程陪同,为训练消除交流障碍。
在中午休息的间隙,几位教官还向闫敬忠主任学起了基本的手语。“以前训练的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是完全没有障碍的,而这次全然不同。”训练营总教官尹健羽与同学们相处了半天时间,他向记者介绍,对盲生而言,训练只能靠听力完成,虽然对口令上是没有问题,但是在标准上没有概念,需要教官挨个纠正,这也要求教官需要更加细腻。对聋生而言,他们能够听到,能够将动作做到标准,但是要做到整齐,教官就需要跟着学校的老师学习手语。
“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部队里每个动作的整齐划一,教官就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了手语,希望让孩子们在这次难得的训练机会中,能够收获更多。”记者现场看到,教官不仅耐心地给每个孩子纠正动作,还为聋生反复示范动作要领。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本次训练营的教官也做足了准备。“我们这次挑选的教官,是本着‘耐心中更耐心,爱心中更爱心’的挑选原则进行选择,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过硬,更要求心思细腻有爱心。”尹健羽告诉记者,“只有教官选好了,才能让孩子们在短短的5天时间中,在动作上,生活技能上,心理上都能得到提高。”
量身定制训练内容,创新训练形式
让孩子享受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
在本次训练营的训练内容上,除了基本的动作训练之外,教官也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训练内容的创新改编。
“平时的军训中都会有一项叫‘激情节拍’的训练项目,但是我们教官们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了创新。”尹健羽介绍,平时的“激情节拍”孩子们会喊出来的声音,配合脚的声音完成。而这次训练中,由于很多学生喊不出来,教官就改用手和脚的声音协调完成,来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
作为第一次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训练的教官,尹健羽从来没犹豫过,畏难过,他告诉记者,“当得知要给成都市特教校的孩子们开一次训练营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必须去。虽然在沟通、训练方式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但与孩子们接触半天下来,他们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也给了我坚持做好这次训练营的动力。”
形体塑造,内务整理,传授拳术,规范纪律……未来几天的时间,教官们将带给同学们更丰富的训练内容,并将于11月9日进行结营汇报表演。届时,还将会本次训练营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进行颁奖。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应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