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又获科幻大奖!和霍金拿了同一个奖,成为获此奖首位中国人

红星新闻

中国科幻第一人、科幻巨作《三体》的著作者、亚洲首次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又斩获一枚科幻大奖!

2018年11月8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获得亚瑟·克拉克基金会颁发的克拉克奖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贡献。

据报道,克拉克奖由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资助,于1987年成立。包括终身成就奖、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创新者奖三大奖项,表彰世界上最富创造力的思想家、科学家、作家、技术专家、商业领袖以及创新者。曾经的获奖者有霍金、NASA、库布里克的技术顾问等。刘慈欣是首位获奖的中国人。

VCG111167736617.jpg

很多人对克拉克奖很陌生,但科幻迷对于“克拉克奖”再熟悉不过,这是英国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相当高的声誉,而刘慈欣曾经说过,英国著名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正是他科幻创作的原点。

刘慈欣此前也多次向媒体透露:“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学在此达到了一个顶峰,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所以能荣膺克拉克奖,对于刘慈欣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中国科幻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刘慈欣在颁奖晚宴上发表了致辞,他表示,很荣幸获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这个奖项是对想象力的奖励,而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它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对于它们所拥有的惟一优势。科幻小说是基于想象力的文学,而最早给刘慈欣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阿瑟·克拉克的作品。除了儒勒·凡尔纳和乔治·威尔斯外, 克拉克的作品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方现代科幻小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出版了他的《2001太空漫游》和《与罗摩相会》。这两本书第一次激活了刘慈欣想象力,思想豁然开阔许多,有小溪流进大海的感觉。

VCG11492511805.jpg

他说,读完《2001太空漫游》的那天深夜,他走出家门仰望星空,能够看到银河,在他的眼中,星空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第一次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而后来读到的《与罗摩相会》,也让他惊叹如何可以用想象力构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想象世界。正是克拉克带给他的这些感受,让他后来成为一名科幻作家。

刘慈欣继续说,现在,30多年过去了,他渐渐发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中国的人,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幸运的人,因为之前没有任何一代人,像他们这样目睹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还在加速发生着。中国是一个充满着未来感的国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吸引力,这就给科幻小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作为一个在1960年代出生在中国的科幻小说家,则是幸运中的幸运。

VCG111167736057.jpg

刘慈欣提到,最初创作科幻小说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平淡的生活,用想象力去接触那些永远无法到达的神奇时空。但后来他发现,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科幻小说了,这种进程还在飞快地加速,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同时他也沮丧地发现,当科幻变为现实时,没人会感到神奇,它们很快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他只有让想象力前进到更为遥远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寻找科幻的神奇,科幻小说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变成平淡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我想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事情变得平淡之前把它们写出来。”但另一方面,世界却向着与克拉克的预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2001太空漫游》中,在已经过去的2001年,人类已经在太空中建立起壮丽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动力飞船已经航行到土星。而在现实中的2018年,再也没有人登上月球。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

VCG11492511815.jpg

刘慈欣认为,这样的现实也反映在科幻小说中,克拉克对太空的瑰丽想象已经渐渐远去,人们的目光从星空收回,现在的科幻小说,更多地想象人类在网络乌托邦或反乌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关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科幻的想象力由克拉克的广阔和深远,变成赛博朋克的狭窄和内向。

他表示:“作为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延续着克拉克的想象,我相信,无垠的太空仍然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和归宿,我一直在描写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写星际探险,描写遥远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尽管在现在的科幻作家中,这样会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显得跟不上时代。正如克拉克的墓志铭: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

最后刘慈欣说:“从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在这无数可能的未来中,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我期待有那么一天,像那些曾经描写过信息时代的科幻小说一样,描写太空航行的科幻小说也变得平淡无奇了,那时的火星和小行星带都是乏味的地方,有无数的人在那里谋生;木星和它众多的卫星已成为旅游胜地,阻止人们去那里的唯一障碍就是昂贵的价格。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宇宙仍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存在,距我们最近的恒星仍然遥不可及。浩瀚的星空永远能够承载我们无穷的想象力。”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图据视觉中国

编辑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