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成都大力推动技能人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并将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培养“成都工匠”。
根据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拥有各类技能人才185.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3.4万人。按照技能人才建设规划,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将突破3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90万人。
如何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潜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19日,成都市2018年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暨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授牌仪式举行。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161名选手,在现场被授予了“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并分别被颁发了1万-5万元奖金。今年新增的51个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也分别在现场被授牌和发放资金补贴。
今年新增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51个
共发放建设补贴资金1140万元
据市人社局职建处处长杨建介绍,我市今年新增的51个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其中包括7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14个首席技师工作室,此次共发放建设补贴资金1140万元。
其中,今年建立的14个首席技师工作室是首批建立和授牌。
去年,成都人才新政重磅出炉,其中就提出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对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的给予最高10万元经费资助。紧接着,市人社局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实施办法》,并启动了首席技师工作室的认定等工作。
据杨建介绍,首席技师工作室主要设立在大中型企业内部,是企业培养内部高技能人才的平台,获评后也可一次性获得10万元建设补贴。首席技师工作室除了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作用,还有促进技术革新、项目攻关等。
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则主要设在院校或大型企业的培训学校,可一次性获得100万元建设补贴;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授予我市行业技能领军人才,在一、二、三产业均有设立,是以师带徒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获评后可一次性获得10万元建设补贴。
维修过千余架飞机的首席技师
要手把手传承手艺
5701工厂设立的瞿德锋钣铆工首席技师工作室,正是成都首批14个首席技师工作室之一。19日,瞿德锋身穿印有自己名字和“金牌蓝天工匠”字样的制服,来到大会现场,参加了授牌。
工作30年,这位“钣铆工”的精湛手艺只用来做一件事情,修飞机。
“‘钣铆工’其实是两个工种”,瞿德锋告诉记者,是钣金工和铆工,二者用于机身修理时,密不可分,所以要一个工人要两个手艺。
瞿德锋举了个例子,好比直升机机身外壳有个凸起,要进行修复,就需要钣金工“把凸起敲平”。再如机身有破损,也需要钣金工将材料打造成型,再用铆工技术将其修复到机身上。
这30年来,瞿德锋经手维修的飞机“怎么也有上千架了”。他告诉记者,钣金是航空产品中加工难度最大、最耗体力的工种,而与其他工种有所区别的是,它完全不能依靠自动化机器、车床,只能纯手工操作,“所以全靠工人的一双手”。
而“这双手”却需要完成在材料打造过程中,误差小到堪比机器的精度。“说白了就是要对金属进行裁裁剪剪、敲敲打打。但公差通常以丝米计算,一般图纸要求公差范围在20丝米以内,相当于3根头发丝”。因此,工人的手艺就尤为重要。
“是‘手艺’,所以要手把手的教”,瞿德锋说,企业成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后,不仅要继续做技术攻关,还要多多带出好手艺的“工匠”来!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