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年画挂起来,万盏灯笼亮起来,醇香美酒倒出来,香肠腊肉端上来……巡游队伍行走在绵竹街头,浓浓的年味迎面而来。
1月28日上午,大红狮灯踩着音乐节奏一路摇头晃脑,声势浩大的迎春巡游队伍穿过绵竹街头,生动还原了传统绵竹年画的“春官赐福”、“老鼠嫁女”、“骑车仕女”等场景,以“从小年到大年 到绵竹过中国年”为主题的第十八届绵竹年画节在开幕式巡游表演中拉开帷幕,活动将持续到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
再现《迎春图》,新春巡游年味浓
在年画节的众多活动中,最独具特色的,当属再现《迎春图》盛况的历史民俗文化大巡游。清代画师黄瑞鹄创作的《迎春图》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绵竹年画的扛鼎之作,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绵竹的《清明上河图》。
上午10时许,巡游开始。伴着唢呐声声,“老鼠嫁女”方阵闪亮登场,20辆鸡公车推着20个手执花伞的年画仕女跟着由老鼠新娘、新郎、媒婆、吹鼓手等组成的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诙谐的表演令道路两旁的观众笑个不停……
巡游队伍细致还原《迎春图》画卷中“金鼓开道”、“喜报阳春”、“踩高跷”、“喜打春牛”等迎春、报春、游春、打春的生动场景。很多年轻的朋友们把这一民俗巡游称为绵竹版的“cosplay”。
让人惊喜的是,巡游队伍中还有甘洛彝族舞表演方阵,来自绵竹援建单位凉山州甘洛县的彝族青年男女,身着民族服饰一路载歌载舞,尽展彝族风情。
活动将持续到正月十五
据了解,绵竹年画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内容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郭沫若评价绵竹年画“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冯骥才赞誉绵竹年画“土中大艺术,纸上剑南春”。
经过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如今的绵竹年画种类更丰富,载体更多元,与生活更结合更紧密,散发出古朴的魅力和时代的活力,已然成为绵竹靓丽的名片和独特的城市印记。
据悉,绵竹每年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举办年味浓厚的民俗节庆活动,即绵竹年画节,迄今已举办了十八届。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摄影报道 编辑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