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滴滴“金融服务”频道在部分城市的滴滴出行APP端低调上线。红星新闻记者从更新后的滴滴出行APP“金融服务”页面看到,目前该频道已经上线的产品包括名为“点滴相互”的重大疾病互助产品、大病筹款产品“点滴求助”,以及健康险、理财、车险等板块。
↑滴滴出行APP“金融服务”界面
据了解,金融服务频道的上线是自2018年滴滴金融事业部成立以来,首次集中对外呈现的产品板块,这意味着滴滴正式将业务触角伸向了金融领域。
推出重疾类相互产品 滴滴打开金融领域大门
在滴滴出行金融服务页面记者留意到,滴滴提供的金融服务覆盖司机、乘客及其合作伙伴,主要为这三类人群提供所需要的保障、信贷类金融产品。
对于与出行生态紧密关联的司机、乘客,目前滴滴提供“相互”产品和个人求助产品,其中“相互”产品是一款互助类的“点滴相互”,值得注意的是,“点滴相互”虽然被申明不是保险,但其入口却在滴滴手机客户端的保险商城中。据了解,“点滴相互”覆盖99种重疾,包含了恶性肿瘤(癌症)、白血病、瘫痪等常见重大疾病。用户可0元加入,生病时可大家相互均摊,28天至39周岁的投保人最高互助金额为50万元,40周岁至59周岁的互助金额最高10万元,管理费为6%。分摊日期是每月14日和28日,届时会在“点滴相互”成员的支付方式中自动划扣当期需要分摊的费用,每期分摊金额=(当期公示通过案件总互助金额+6%管理费)/公示时成员人数。
↑滴滴出行APP“金融服务”界面
根据“点滴相互”的介绍,只要用户符合要求并通过审核,就能成功加入点滴相互成员。成员可通过加入具体的互助计划来获取成员资格、履行分摊义务。此互助计划的发起和组织,都是由西安小木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来承担。记者通过企查查查询后发现,西安小木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16日,是滴滴间接控股的全资公司。
与此同时,滴滴金融还上线了大病筹款产品“点滴求助”和信贷产品“滴水贷”,以及针对合作伙伴的汽车金融解决方案。结合滴滴平台上的司机资源,金融服务还在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查勘理赔服务。除了金融服务,滴滴此番还全新上线了“车生活”端口,记者留意到,“车生活”包含租车、二手车、汽车加油和保养等业务,并与人人车等平台展开了合作。
布局金融由来已久 滴滴金融生态具雏形
在网约车市场积累了大量用户的滴滴,近几年逐渐将金融业务作为新的着力点。根据滴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其订单总量达74.3亿单,用户数则达到4.5亿。有金融业内人士表示,这样庞大的流量和丰富的场景成为了滴滴布局金融业务最大的底气。
事实上,红星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早在2015年滴滴就已经开启了布局金融领域的步伐,其中保险业务成为他们进军金融业务的切入点。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7月,滴滴引入中国平安等约20亿美元投资,双方随之展开了合作,并于同年10月推出了专为滴滴司机以及乘客提供意外风险保障的“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2016年6月,滴滴获得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中国人寿财险也成为了滴滴打车第一批1.6万辆车的保险供应商。
在此之前,滴滴已经通过控股的方式于2016年3月拿下了一张保险代理牌照。2017年12月,滴滴再以同样的方式顺利拿下一张支付牌照,这也为其进入消费金融和汽车金融领域打下了基础。
2018年2月,滴滴发出内部信宣布调整业务,将原曼哈顿(原滴滴金融部门)升级为金融事业部,曼哈顿负责人刘晓宇为金融业务负责人,这也被外界看作是滴滴宣告正式进入金融行业的一个信号。不同于此前对金融业务遮遮掩掩的态度,在这次内部信中,滴滴也表示会在2018年重点推进金融业务,以科技手段赋能金融行业。
据红星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布局金融业务以来,滴滴已经取得了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代理5块金融牌照,涉及货币基金、保理、保险、汽车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业务,初步形成金融生态。
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 网络互助升温
互联网巨头陆续入场,网络互助再度升温。近日,滴滴发布“点滴相互重大疾病互助计划”,意味着其正式进军网络互助。截至2019年1月2日,已有3万多人加入了“点滴相互”。而在此之前,蚂蚁金服也将信美人寿退出后的“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变身为网络互助计划。
保险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传统保险在中低端保险市场中的不足,为未来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红星新闻记者 田园
编辑 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