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成都市委外宣办召开的“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成都提出要打造一大批国际化社区。到2022年底,成都建成国际学校6个,涉外医疗机构达到20家,出入境服务站达10个,外籍人士之家22个。
↑示范性国际化社区之桐梓林社区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成都发布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从五个方面描绘了国际化社区的建设路径。
在配套建设方面,突出高标准。《政策措施》提出要注重社区综合体建设,明确要求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社区综合体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公共配套设施规模不少于计容总建筑面积的50%,并确定建设内容、规模等;鼓励投资建设单位配置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拟建的国际化社区,在15分钟基本公服圈规划的基础上,增设国际政务、国际商务及国际生活服务等特色类配套设施,并建立社区规划师参与和支持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业态发展方面,突出国际范。《政策措施》鼓励打造社区新消费场景,提出引入国际、时尚品牌等业态,植入国际化教育、医疗、运动健身、酒吧餐吧等元素,打造具有国际范消费新场景的社区,择优给予资金支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促进社会企业、社会组织集群高效发展;鼓励外籍人士投资设立社会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合社区特点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社区创业,打造社区孵化、园区转化的双创生态。
↑示范性国际化社区之桐梓林社区
在服务提升方面,突出实效性。《政策措施》围绕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专业服务水平。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聚居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出入境服务站,并将出入境证照办理、法律咨询等涉外服务事项办理权限延伸到社区。做好在蓉就业外籍人士参加成都市社会保险工作,及时发布外籍人士在蓉购买房产、租赁房屋的中英文相关规定和指南,指导、规范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涉外中介服务。根据成都市外籍人士居住区域及就医习惯和意愿,推荐20家医疗机构作为成都市外籍人士重点目标医院(医疗机构)。在2022年前,建成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示范性国际化社区之桐梓林社区的英语角
在深化治理方面,突出同参与。《政策措施》强调中外居民社区生活的共建共享、互动融合。允许外籍人士在成都志愿者网上注册,畅通外籍人士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渠道,促进外籍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层论坛对话、前沿品牌展会、国际赛事活动,鼓励开展民间友好交流合作。将有关外事交流活动,按照权责对等、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沉在社区开展,并建立定期开展相关活动的机制。
在保障措施方面,突出精准化。《政策措施》结合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现实需求,重点围绕人才的引、育、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比如,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等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在其上一年度对成都发展做出的贡献额度内,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引才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外籍人才授予“金沙友谊奖”。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同时,《政策措施》还对提升出入境停居留服务、保障高层次人才生活便捷方面,提出了系列激励扶持措施。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