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写一篇稿子,就离过年更近了。不由得想起前年春节的时候,拖着腹泻的身躯,一个人跑去了广州。没想到过年期间关门闭户不仅没有吃到粤味,反而是跟一帮子留守在广州的天南地北的朋友们蹭了一顿陕味年夜饭。
成都人过年吃肉夹馍,也是没sei了。
2017年2月摄于广州
转眼又快过年了,想起两年前在广州的陕西年味,就忍不住想吃肉夹馍了。但实际上这倒不是人生的第一顿肉夹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还是再早一点的时候,自己做了一趟“搭车旅行”,成都出发,第一站就是西安。
对于西安的美食,至今都还时常想念。
2016年3月摄于西安
肉夹馍,在2016年的时候被选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西安美食的名片,就像军屯锅盔(2013年被列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于成都。
最早成都是没有肉夹馍的,最接近的食物就算是“卤肉锅盔”了肉夹馍是两样食物:腊汁肉(卤肉汁),白吉馍。当剁碎的肉嘎嘎的肉汁浸在馍馍当中,肉质软糯,馍馍焦脆,很是让人欲罢不能。
市中心的中道街,是一条并不大的街,早些年如果不是康二姐串串香的话,估计知道的人也不太多。在这条街上有一家“西安面食”,在中道街上开了近10年了,老板地道的西安人,很热情,操着一口陕普问你吃什么。
去的时候并非饭点时间,他们还正在准备晚晚餐时段的食材,坐下便先来了一份肉夹馍,肉不少,剁得还很碎。馍里的汤汁花札入味、化渣。
油泼扯面和铺盖面有点点相似,但面皮还要大片些,油泼的辣子很香。桌子上有蒜瓣儿,放点醋,就着大蒜,味道很赞。荞面热饹饹也是老板推荐的,里面还有几大块豆腐,都是粗粮,很健康,很陕北风对不对!
当然,少不了来一罐冰峰,让地道的感觉又多了几分。除此之外,饺子抄手什么的也都有,不过冬季没有凉皮卖。
图 / 小马识途_681
而在红星路的这半边,这家“刘三姐陕西手工面”曾有人评价说,即便放到陕西去肯定就是陕西地道的苍蝇馆子。店也很好找,从太升路地铁站出来走一条街就到了,就在丁字路口口子上。
招牌的油泼面少不了要来一碗,油泼面是西安传统的特色美食,又叫扯面、拽面、香棍面,起源据说都可以追溯到周代了。手工面面条筋道,油泼面辣子也是很香。
老板伙计也都是陕西人,肉夹馍的肉嘎嘎超级多,里面肥肉有些是肥肉粒,并没有完全剁碎,肉眼清晰可见。但是吃起来一点都不腻,配着有柴劲的瘦肉,口感很是丰富。
从挂在墙上的招牌看到,还有一种素夹馍,和卤蛋组成了CP,虽然没有亲测,不过还有有点感兴趣,下次去就和招牌的岐山臊子面搭配起吃。
当然这里还有还有biangbiang面。
图 / 一只角
在美食扎堆的红牌楼北街,也有一家不错的肉夹馍店,不少人都说这家“孙记西安肉夹馍”算得上是肖家河一带味道最正宗的西安小吃店了。店不大,座位也不多,夏天的时候很多食客坐在路边就开整了。
西北菜的风格嘛,首先是一个字——扎实。还记得第一次在西安吃羊肉泡馍的时候,本着外地旅游少吃多餐的原则,结果被一碗泡馍就给收拾了。不过成都稍微温柔点,油泼面来个小份,再来个凉皮,配个肉夹馍,整一罐冰峰,齐活儿了。
有人说它家全瘦的肉夹馍好吃(比普通的肥瘦相间贵1元),但是个人觉得啊,这个肉夹馍,还是得肥瘦均沾才好。
再整一份牛肉干拌扯面,满满的肉酱,感觉就跟臊子不要钱一样,好巴适嘛。整体味道趋近于地道,不过还是针对成都本地口味做了丢丢调整,个人觉得合情合理。
作为中西部两个相隔并不远的城市,饮食上自然也有很多互通。虽然虽说成都肉夹馍凉粉凉皮自然不如陕西的地道,但当偶尔想念陕西风味的时候,也依然有店可寻,这真是幸福的小事啊。
文 | 大头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