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一批吓唬小朋友的“医护”和“警察”,他们拿着针管、穿着警服,恶狠狠地对着镜头说,不吃饭、不睡觉,就会被打针、被抓走。
这些视频播放量不低,一些家长甚至留言说,给孩子看了这样的视频,并称赞很有效。
但更多的还是反对的声音,“不要让善良的人成为孩子心中的魔鬼”“当孩子遇到危险和病痛时,警察和医生应该是她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
童年阴影上演“真人版本”
主播扮“警察”、“护士”吓唬小孩
打开短视频APP,用“专业吓唬小孩”“不吃饭的小朋友”等关键字搜索,记者看到了近百条相关视频。
↑“医护人员”吓唬小朋友(网络截图)
很多穿着白大褂、举着针管的“医生”“护士”,恶狠狠地对着镜头说:“今天没有好好吃饭的孩子,全部带到医院来,不吃饭那就吃药、打针,要不要好好吃饭?”除了“护士”,还有一个穿着警服的“警察”也吼到:“哪个小朋友半夜不睡觉啊?我到你家里来抓你!把你抓走!睡不睡?”
↑“医护人员”吓唬小朋友(网络截图)
此外,还有人在漆黑的环境下,用恐怖的语气吓唬到:“小朋友,赶紧把作业做了啊,再不写作业的话,叔叔就到你家把你抓走,听到没有?”这位录制视频的博主写到“应广大妇女群众妈妈要求,今天拍了第一个不写作业的视频”,并称:“明天再拍小朋友不吃饭、不睡觉系列”。
↑“警察”吓唬小朋友(网络截图)
这些视频的留言中,有家长甚至留言说,给孩子看了这样的视频,并称赞很有效:“太管用了,自己默默地把饭吃完了”“很有效,吓都吓死了”。
类似的视频,不少点赞、评论数上百,甚至还有一条达2000多次。许多网络媒体转载并评论:吓唬小孩,居然成为了一条产业链。记者注意到,被网络媒体展示出来的其中两段视频,目前已经无法播放。
争议
反方:不要让善良的人成为孩子心中的魔鬼
正方:不吓一吓,孩子皮到你怀疑人生
这些视频和家长的“称赞”,网友们称之为“吓唬式教育”,话题在微博中阅读量达到9300多万,有2.3万次讨论。反对和支持的声音在网络上针锋相对,均获得不少支持。
新浪微博“头条新闻”相关博文的评论中,网友“我不怯懦”表示反对:“不要让善良的人成为孩子心中的魔鬼。”她获得了1800余次点赞,排名最高。网友“老爷车夫斯基”表示支持:“不吓一吓,孩子皮到你怀疑人生。”他的留言有1200余次点赞,排名第二。
许多知名博主对此也发表了观点,粉丝量达到332万的前外科副主任医师“白衣山猫”,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说一位家长用他的医生身份吓唬小朋友,他当即指正:“你这样教育孩子很不对,孩子遇见危险和病痛时,警察和医生应该是她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
↑多数网友表示有心理阴影(网络截图)
记者注意到,在微博中主题为“你经历过吓唬式教育吗”的投票中,4500多名网友表示“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只有700多名网友表示“从来没有被家长吓唬过”。
护士、警察说:
用医生警察吓唬小朋友 或导致严重后果
用医生、护士的身份吓唬小朋友是否可取?记者采访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护士欧芬,有二十多年从业经历的她表示,这种方式完全不可取,医生、护士不应该也不可能这么对待小朋友,“医院不是惩罚孩子的地方。”
欧芬观察到,一些家长用医护人员来吓唬小朋友后,甚至导致小朋友到医院来做体检都会害怕,一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躲。家长用医护人员吓唬小朋友,到医院又希望孩子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面对医生时不要哭闹,这其实是相悖的,甚至是一些医患纠纷的根源之一。她表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多的是采用正向鼓励的方式对待小朋友,比如告诉小朋友吃了药后会更健康,个子会长得更高。
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民警陈戎亮告诉记者,民警肯定不会吓唬小朋友,相反在工作中要帮助小朋友,“民警时常会走进校园,拉近民警与小朋友之间的联系,但用警察的身份吓唬小朋友,实际上拉开了两者的距离。”陈戎亮还表示,如果录制视频人是假冒的警察的身份,也涉嫌触犯相关法律。
专家:吓唬视频涉及到暴力威吓
对孩子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有负面作用
“这些所谓的吓唬教育视频应该得到遏制,因为有些已经涉及到暴力威吓了。针对儿童的暴力,不应该是教育的方式之一。”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独立儿童工作专业顾问杨海宇表示,吓唬是以欺骗和恐惧为手段来实施的,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都是有负面作用的。
在杨海宇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孩子的能力,以为孩子不懂这不懂那,然后需要用强力甚至吓唬来使之学会。事实上,很多孩子都能够在小时候就懂得规矩,懂得理解,懂得共情。我们要调整那些不合适的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用平等、尊重、包容、理解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一起成长。
家长应该怎么做?杨海宇表示,良好的性格养成,与人交往的技能的提升,亲子关系的和睦,要通过父母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来带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和孩子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比吓唬好太多,效果更好,而且能够促进儿童的积极心理与性格养成。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