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十秒钟的视频,几张像模像样的图片,再加一句“刚刚,西昌发生千年难遇的景观”……近日,一篇声称“西昌惊现海市蜃楼”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消息一出,有人连呼神奇,有人质疑真假,一时成了西昌人的热门话题。
记者通过采访和实地走访,了解到这场“海市蜃楼”不过是由于光的反射,将一旁的住宅楼映照在玻璃窗的普通现象。气象专家介绍,从目前西昌的气候以及地理位置来看,并不具备出现海市蜃楼条件,海市蜃楼在西昌出现的可能性很低。
▲网传的西昌"海市蜃楼"
▲记者通过玻璃拍下的西昌"海市蜃楼",发现这并非真正的海市蜃楼
朋友圈疯传
“海市蜃楼”视频刷爆朋友圈
西昌市民沸腾了
近日,一个名为“信扬清风”的自媒体微信公号推送了一篇名为《刚刚,凉山西昌发生千年难遇的景观》的文中,称“2019年2月17日16:15,凉山西昌发生了千年难遇的海市蜃楼”,其中还配有照片、GIF图。
随后又有一个十秒钟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更加“清晰”“生动”地展现了这场“海市蜃楼”。短短24小时,该文章已经有7.8万的阅读量。西昌很多市民朋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虽然未能亲眼看到海市蜃楼的壮观景象,但是看到图片、视频中呈现出来的画面,还是很震撼的。”
不过,也有质疑声,有人表示,附图中高楼的呈现太过完整,有PS的嫌疑,还有人质疑视频的真实性。一些较真的人在该文留言区分析:“从图上看,拍摄者的左侧应该是西昌海河一号小区,‘蜃楼’建筑也貌似是海河一号小区,同时三张图上都有明显的玻璃光线,更像是一个比较棒的构图,结合反射拍出了恰到好处的‘海市蜃楼’吧。”
▲始作俑者的自媒体发布的致歉信
记者实地揭秘
通过玻璃反射
能够拍摄到同样的“海市蜃楼”图片
“西昌惊现海市蜃楼”的说法是否属实,该公众号运营者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图片视频是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发出的,“拍摄者平日就喜欢在朋友圈晒图分享生活,当天我看到那张‘海市蜃楼’图片后觉得很震撼,随后向拍摄者询问是否是真实拍摄,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而我在征得他同意后发在了公众号上。”记者又联系到该拍摄者本人,拍摄者本人不接受采访。
记者根据视频中的信息来到海河天街,最终在海河天街附近的某茶楼三楼的阳台间找到了拍摄点,相信拍摄者就是从此处进行拍摄的。站在该阳台上看,并没什么特殊之处,可坐在靠阳台玻璃处的位置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海市蜃楼”还依旧存在,透过玻璃拍摄到了几乎同样的照片,但当视线或手机镜头离开玻璃,直接眺望天空时,“海市蜃楼”又消失了。
由此可见,网友拍摄到的“海市蜃楼”实际上是玻璃反射出的画面,视频里的高楼影像也只是玻璃上反射出来的影子,而不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同时,图片中的“海市蜃楼”与西昌海河一号住宅楼外形一致。回到流传的视频上来看,在视频右上角有人的影像,以及视频中均可看到玻璃反光出现的影子,有些错位的感觉。
气象专家解读
西昌未曾出现海市蜃楼
出现的可能性极低
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的出现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其特点是同一地点重复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一致。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为海市蜃楼。
凉山州气象局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顾林康解释了“海市蜃楼”形成的相关原理。他表示,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且需要大气比较稳定。大气低层温度低,高层温度高,有强烈的逆温存在;大气低层密度大,高层密度小,有明显的垂直变化,那样才可能产生折射和反射,从而把远方景物显现到异地。
从目前西昌的气候条件来看,西昌地处中低纬度地区,上下层的空气温度差并不是很大,以致于近地面层的空气密度无急剧变化出现。因此很难形成光的折射和反射,17日下午降雨前后,西昌相对较为干燥,因此并不具备出现海市蜃楼的气象条件。
据了解,目前西昌还未出现过海市蜃楼,顾林康也表示,海市蜃楼会在西昌出现的可能性很低。目前,该自媒体公号已经删除此文,并发布了致歉信。
孙文婧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编辑 官莉
视频编辑 杨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