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2点30分,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三城三都”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近日,成都市制定了世界文创名城、赛事名城、旅游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共6个三年专项行动计划。
△成都
今日的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师江、市体育局局长熊艳、市博览局局长陈斌、市商务局副局长朱容、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敏出席,分别对6个三年专项行动计划进行了介绍。其中,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敏就《成都市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以下简称《音乐之都行动计划》)进行了介绍。
【目标】
今年推进交子(城南)艺术中心、成都大剧院等设施规划建设
王敏介绍了成都市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具体目标。
2019年,成都将推进交子(城南)艺术中心、成都大剧院等设施规划建设,提升成都城市音乐厅、凤凰山露天音乐广场、天府云端音乐厅等音乐演艺载体和乐团运营管理水平;创作推出一批本地音乐产品,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乐团、剧目和赛事活动来蓉举办;音乐园区小镇初具规模,音乐演艺市场更加繁荣,力争全市音乐产业产值突破470亿元,保持20%以上增长。
△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大剧院
2020年,实现室内音乐演艺场所座位达3万座以上,国际化重点音乐品牌活动达30个以上,特色音乐园区小镇成为众多音乐人的追梦地和产业项目聚集地,音乐产业保持20%以上持续增长,产值突破570亿元。着力将城市音乐厅初步打造成为世界级高雅音乐殿堂,将露天音乐广场初步打造成为国际知名音乐演艺地标,成都初步成为以音乐演艺为核心影响力的国际音乐之都。
【五大举措】
举措一:设施完善 国际标准打造成都城市音乐厅等
将完善城市音乐演艺设施。按照国际标准完成成都城市音乐厅、凤凰山露天音乐广场等设施建设,着力实现规范化运菅管理,分别打造成为世界知名乐团、经典作品和全球流行音乐、电音音乐演出目的地。
力争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音乐演艺场所(音乐厅、剧场)超过40个,形成一批国际化的音乐演艺设施,满足城市音乐演艺市场需要。
举措二:演艺品质提升 引进波士顿交响乐团等
将提升城市音乐演艺品质。积极引进波士顿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红磨坊》《泱泱国风》《猫》等国内外精品音乐剧目来蓉展演,支持《五星出东方》《舞韵天府》《蜀女卓文君》《伎乐·24》等音乐作品创作生产及巡演,力争每年较高品质音乐演出达300余场次;
推动成都乐团体制改革和职业化建设,高水平组建成都童声合唱团,支持水地其他乐团及团体演出或参加国内外音乐比赛、音乐节(艺术节)等,提升城市音乐团体整体演艺水平。
举措三:品牌打造 培育提升“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
将打造国际化城市音乐品牌。坚持高标准、国际化,持续培育提升“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金芙蓉音乐比赛等品牌,争取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世界城市音乐大会等国内外知名音乐赛事和品牌在蓉举办。
举措四:氛围提升 力争每年开展街头艺术表演2000余场次
将浓厚城市音乐氛围。支持市场主体举办各类音乐节、明星演唱会,培育繁荣音乐演艺市场,力争每年音乐演艺市场票房收入突破5亿元;坚持特色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街头艺术表演模式,持续打造与音乐之都相适应的街头音乐风景线,力争逐步实现招募街头艺人200余组,每年开展街头艺术表演2000余场次;音乐园区、小镇逐步成为满足市民音乐文化生活体验需要的特色化区域。
举措五:壮大市场主体 支持音乐光影小镇等项目建设
将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每年开展音乐产业招商推介3-5场,紧密联系走访知名音乐企业和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音乐创作制作、演艺传播、数字音乐、版杈机构等落户发展,扶持培育面向全国、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的本土音乐企业达10个以上;支持音乐光影小镇、梵木国际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音乐与旅游、体育、会展、影视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实习记者 曾那迦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