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两孩”三周年:成都新出生人口中40%为二孩

红星新闻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在全国启动实施,至今已满三周年。

三年来,成都市共有多少二孩出生?全市人口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未来,人口出生走势又将如何?

近日,成都市卫健委正式发布成都“全面两孩”实施三周年统计数据,全面盘点全市人口变化趋势。

核心结论

过去3年二孩占40.75%

过去3年,成都共出生二孩20.59万人,在全市三年共计新出生总人口中占40.75%。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值范围。全市出生人口增量放缓。

未来3-5年,全市出生人口增量放缓,仍处在人口红利期。

“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一、出生人口持续增长  成都迎来20.59万二孩

全面两孩实施以来,成都市平稳推进政策落地,在帮助群众“生得好、安全生”上下足功夫,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保障能力,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出生人口持续增长,符合预期。

市卫生健康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成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3年来共计出生50.53万人,一孩出生数量为29.94万人,二孩出生数量为20.59万人。二孩在全市三年共计新出生总人口中占40.75%。

作为新一线城市,成都目前出生人口依然处于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年出生人口的高位。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值范围

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91,同比降低0.14,属于正常范围值 (国际通用标准范围是102-107)。

其中一孩106.71,二孩107.07,多孩121.71。一孩性别比同比下降0.22,二孩性别比同比上升0.06,多孩性别比下降6.13。一孩二孩出生性别比连续趋于正常范围。

三、老人多于少儿  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卫生健康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市人口年龄构成呈现出新的特征:

少年儿童(0-14岁)人口总数和占比双下降,老龄人口和占比双上升,成都市从“人口六普”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以来,和全国、全省一样,人口老龄化程度仍在加深。

国际通行准则:抚养比小于50%时为人口红利期。目前成都总抚养比虽已达42.43%,仍处在人口红利期,这主要得益于成都人口的持续净迁入。

值得关注

一、全市出生人口增量放缓

2018年1-12月,全市共出生16.52万人,同比减少1.37万人,同比减少7.66%;人口自然增长率5.5‰、同比下降0.93个千分点。全市出生人口增量放缓,符合我市出生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

二、一孩二孩出生总数微降

2018年,在新出生人口中,一孩、二孩以及多孩的数量均呈略微下降趋势。出生人口增量趋于平稳,出生人口略有回落。

三、育龄妇女总量增加,已婚育龄妇女减少,二孩妇女上升

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市育龄妇女总量343.44万人,同比增加1.6万人,增幅0.49%;

已婚育龄妇女269.60万人,同比减少3万人,减幅为1.11%。

其中,二孩妇女52.4万人,占19.45%,同比上升2.11个百分点。

未来人口走势

今后3-5年出生人口逐年小幅下降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市已经度过25-35岁人口生育增量高峰值和两孩政策人口出生增量叠加期。

全市已婚育龄妇女规模进入下降期,预计未来3-5年全市出生人口将呈逐年小幅下降阶段,维持在每年15万人左右。

为全面护航二孩“生得好、安全生”,成都市将进一步深化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改革,完善生育支持和家庭发展配套政策,加强人口变动趋势动态监测,积极构建依政策自主安排生育的制度体系,为群众提供健康生育服务保障。

成都市卫健委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