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由《青年作家》杂志社主办,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在四川宜宾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协副主编主席梁平,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小说选刊》副主编、评论家顾建平等嘉宾参加了典礼。
颁奖典礼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公布9名获奖者,其中,周嘉宁的《基本美》获得中篇小说奖主奖,林森的《海里岸上》、王威廉的《多普勒效应》获得中篇小说奖提名奖;付秀莹的《春暮》获得短篇小说奖主奖,斯继东的《禁指》、赵依的《四季日料》获得短篇小说奖提名奖;胡正刚的《丛林里的北回归线》获得非虚构写作奖主奖,塞壬的《沉溺》、王林先的《商纣的罪与罚》获得非虚构作品奖提名奖。
评委们及现场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从2015年首届举办开始,华语青年作家奖旨在奖励和扶持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填补目前国内缺乏有影响力和含金量、专门针对4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文学奖项的历史空白。三届活动以来,先后推出了王小王、双雪涛、石一枫、肖江虹、黄灯、张楚、田耳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
“从第一届开始,我就说过,华语青年作家奖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因为青年和青春不是年龄问题,而是现代文学一直探索的一个命题。青年和青春意味着充沛的激情,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对时代满怀热情的参与和承担,意味着对新的语言、新的感受和新的表达的热烈探索。”李敬泽认为,青春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有其独有的文学价值,就像青年作家奖一样,象征着一种精神。
“青年和青春不仅是个年龄问题,它在文学中也有重要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它意味着充沛的激情,对世界的好奇,对时代满怀热带的参与和承担,意味着对新的语言、新的感受和新的表达的热烈探索。所有一切都不是年龄问题,是值得我们追求的重要的文学价值问题。青年作家奖,不仅仅是年龄而进行的奖励,它是体现青年的文学精神、文学才华和探索的奖项。”
李敬泽
李敬泽对青年作家们提出了他的期待和期望,“所以,不忘初心,在我们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以青年的名义书写时代,我们是以青年的精神书写时代,书写这个敞开着无限可能性,如此丰盛、如此复杂而伟大的时代。这也是华语青年作家奖的根本宗旨。”
梁平致辞中谈到,华语青年作家奖在设立之初就是希望比照日本的芥川文学奖,为我们青年人搭建一个文学的平台、一个桥梁,“可以说,每一届、每一个奖项获得者都是中国文坛认可的,这些获奖作者都是青年华语作家的骄傲。其实,华语青年作家奖这个奖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平台、这个桥梁,它让这些年轻作家的才华得到中国文坛的认可,可以说,华语青年作家奖是通往大家、大文豪的必经之路。”
第四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于去年12月启动,为了保证奖项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广泛性,持续保持这个活动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主办方邀请了各位专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评审委员会。
除了李敬泽、阿来担任评审团主任,梁平、施战军、谢有顺、程永新、贾梦玮、顾建平、徐晨亮组成了终评委之外,还专门邀请了黑丰、黄德海、王小王、徐福伟、周明全、熊焱、卢一萍担任提名评委,这16位专家评审,有的是来自作协机构的文学专业人士,有的是来自国内一线文学杂志的主编,有的是来自高校的文学博导、教授;在地域方面,也范围广泛,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多处全国文学重镇,可以说,是有相当全面的整体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组委会研究后,本次颁奖,除了主奖奖金(每位获奖者 5 万元)不变之外,提名奖的奖金由此前每人 1 万元提升到每人 2 万元。主办方表示:“我们认为,能获得提名奖的,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虽然文学的价值不能以物质、奖金来衡量,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能够在数额上提高一点,既是加强对这些青年作家的奖励,更是对文学创作加强一份尊重和致敬。”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