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资本助推火星探索计划 2040年移民火星?

红星新闻 2019-04-04 19:54

“目前有明确的国际公约规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霸一颗星球。希望大家把太空当成奥林匹克竞赛,共同进步、相互帮助,看谁能够做出最大的发现。以火星为例,火星需要更多旗帜,欢迎任何力量的参与。火星并不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落脚点。在广袤的宇宙中,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行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这些星球也都将踏上人类的足迹。”——在谈到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未来人类登陆其他星球是否会引发宇宙殖民战争爆发时,祖柏林对红星新闻说

3月27日,山东龙口的火箭试验场见证了中国火箭回收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月27日,山东龙口的火箭试验场见证了中国火箭回收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一家叫做翎客航天的中国商业航天科技企业在这里首次成功进行了一款公里级可回收火箭在自由状态下的低空飞行回收试验。美国著名航天工程师、国际火星学会创始人罗伯特·祖柏林博士在现场观看了整个试验过程,对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表示惊叹。

在3月30日北京天文馆召开的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上,祖柏林向包括翎客航天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CTO)楚龙飞在内的5名中国人授予了“中国火星先锋”的荣誉。

祖柏林在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 

这次火箭回收试验给祖柏林留下深刻印象

“项目成本降低会使得研发不仅限于国家与企业,一些大学以及机构以后也可以做”

3月30日在北京天文馆举行的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作为本届国际论坛最重量级的嘉宾,祖柏林在题为《The Care for Space》的主题演讲一开头便强调了火箭回收技术的重要性。他说:“当前的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航天革命,例如进行可回收火箭的发展。以前我们认为这些项目都只能是国家在主导实施,现在一些商业太空探索公司或企业家也在进行着可回收火箭的研制、自主研发。例如,埃隆·马斯克的SpaceX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原来的三分之一,而成本也是原来项目的十分之一。”

祖柏林特别提到了让他惊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翎客航天的这次火箭回收试验。他说:“未来像这样的项目在相互竞争中会使得项目成本降低。低成本会使得研发不仅限于国家与企业,一些大学以及机构以后也可以做。在不远的将来,太空探索领域会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高科技。”

3月29日晚,祖柏林在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举行读者见面会。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翎客航天CTO楚龙飞表示:“我是2014年从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辞职出来以后投身到翎客航天的。我们选择的技术路线在整个行业里算比较特殊的,从一开始就做可回收火箭。跟SpaceX的猎鹰9一样,就是火箭发射完之后,火箭的一子级可以落下来,加了推进剂之后能够再次发射。我认为火箭回收技术是火箭从大半个世纪出现以来唯一一次重大颠覆。”

在谈到3月27日的回收试验,楚龙飞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做了5款火箭,其中两款完成了试飞。2018年我们试飞了一个300公斤重的,就只有4、5米高。这次我们做了一个8米多高、1.5吨重的火箭。比较进步的技术是采用5台可变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联形式,让火箭的起飞重量、推进力更大。另外,虽然这次的试验只有20米高度,但它的设计能力可以飞到肉眼看不到的高度。现场相当震撼。”

另外,楚龙飞还表示:“火箭在落地之前的悬停、减速、刹车控制是火箭回收很难的地方。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试验的意义也是非凡的,在国内也是重大突破。将来我们要做几十公里高度的火箭回收,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据了解,自SpaceX在2015年第一次成功回收火箭以来,全球火箭发射的市场价格就被不断拉低,这使得人类从大航海时代跨入大航天时代变得翘首可待。如果要实现火星移民计划,成熟的火箭回收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支撑,因为火星移民需要低成本的火箭。

祖柏林此行的另一目的是见证火星学会落地中国

五位中国代表被授予“火星先锋”荣誉,崔婷婷成火星学会中国区主要负责人

据了解,罗伯特·祖柏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提出了一套详细的方案——“火星直击计划”(Mars direct),还出版了不少太空研究领域的专业著作。其中,《赶往火星》一书不仅影响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也深深吸引了一大批火星迷。

祖柏林的“火星直击计划”是什么?

“火星直击计划”实际上有点像国际空间站的组装。

第一步是将没有人的火星返航器发射到火星,通过自动系统利用火星上的资源生产人类的必需品,包括返航燃料。火星北纬30度以北含有大量水冰,而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备甲烷燃料。

第二步是将载有宇航员的居住舱发射过去,人类抵达之后开始工作,并乘坐返航器回来。通过多次发射,可以在火星上组装出一套完整的人类居住装置,从而实现真正的火星移民。

1998年8月,祖柏林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发起成立了“火星学会”。据其官网介绍,该组织致力于教育公众、媒体和政府更好地了解探索火星和在红色星球上建立永久人类家园的益处,支持人类星际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迈出第一步。该学会成立之初只有700多名会员,到现在有5000多名付费会员。其中,既有来自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国宇航局的顶尖科学家, 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火星探险 “发烧友”。埃隆·马斯克在创立SpaceX之前也曾在火星学会担任过董事。目前,火星学会在印度、意大利、法国等国都有分会。祖柏林此次中国之行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见证火星学会在中国的落地。

参加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的嘉宾们在北京天文馆合影留念(图据火星学会)

据河北邯郸的“火星哥”李大鹏(因入围“火星一号计划”而走红,红星新闻今年2月曾做报道 《“火星一号”破产,准备“流浪火星”的他仍在追梦》)透露,大约半年以前,一个叫崔婷婷的女孩从上海联系到自己,希望自己跟她以及其他国内一些航天迷一起推动火星学会在中国的落地。崔婷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从小也是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SpaceX把一辆特斯拉送入太空的新闻,觉得特别震撼,就开始关注埃隆·马斯克的SpaceX以及火星学会。虽然我不是宇航专业的人,也不是科学家,但我并不认为我在此(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当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了解到中国国内没有专门的火星学会,崔婷婷决定联合身边一些从事商业航天的朋友一起试着推动火星学会在中国落地。崔婷婷说:“大概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我开始联系祖柏林团队的负责人。年前的时候,我来了一趟北京,进行了对接,最终和祖柏林敲定了今年3月底他来中国的行程。”

3月30日的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举行了火星学会中国代表任命仪式,宣布了火星学会在中国的落地。祖柏林向前“火星一号”任务中国志愿者李大鹏、翎客航天CTO楚龙飞、火星营地创始人高峻岭、资深媒体人王帅、指数深空创始人蒋程宇等五位中国代表授予了“火星先锋”的荣誉。崔婷婷成为了火星学会中国区的主要负责人,被大家叫做“火星小姐姐”。

祖柏林与“火星小姐姐”以及“中国火星先锋”合影

火星学会落地之后,李大鹏、崔婷婷等人开始把散落在国内各地的航天爱好者、商业航天领域相关人士纷纷拉到交流群里,跟他们分享国外与火星研究相关的最新知识和资讯。对于火星学会的管理,崔婷婷说:“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来让大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给大家提供更多共建和参与的机会。”

今年8月初将在青海火星营地现场模拟火星着陆

参与火星着陆计划的不再只是学生,而是必须化身为工程师、科学家来解决真实的问题

在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上,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宇航出版公司总编辑张铁钧表示:“火星是人类深空探测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大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中国将在2020年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开启深空探测的新征程。”

在谈到为什么要探索火星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表示:“大约四十多亿年前,火星表面充满了大量的海洋,也有着浓厚的大气。后来随着火星磁场的消失,它终于变成了今天的模样。作为与地球非常相似的一个星球,火星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地球终有一日将不再适合人类的居住,地球的未来在哪里?这些还依赖我们对于火星的更多观测。”

在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火星营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火星学会联合发起了中国民间科普版的首个“火星着陆计划”。据了解,“火星着陆计划”将邀请全球热爱航天的青少年设计并制作一套火星着陆系统,并将于8月初在青海冷湖火星小镇火星营地现场模拟火星着陆。着陆舱将从3000米高空加速降落,在下降过程中由测控系统启动脱离装置并打开减速装置。另外,着陆舱下降时的加速度保持在5g内,保证着陆舱中的测试物品在着陆时完好无损。着陆舱降落到地面后,根据测控系统发出的经纬度坐标将其找回。

位于青海冷湖的火星营地

据火星营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高峻岭介绍:“我们公司创立的初衷就是设想人类在2040年实现火星移民,为此要培养未来的火星移民工程师。参与火星着陆计划的青少年不再只是学生,而是必须化身为工程师、科学家来解决真实的问题——如何实现火星移民。我们在全国各城市设立的冷湖实验室负责将移民火星目标拆解为生命科学、天体物理、物质和计算机工程等系列STEM课程,进行课程研发;在青海省政府支持下建设并已投入运营的火星营地则作为完全火星情景模拟的实践场地。在火星营地,孩子们把火星移民课程以项目制的学习方法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践。”

红星新闻记者 罗天 发自北京

编辑 包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