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凉山布拖火把节开幕 千人打黄伞表演“朵洛荷 ”

红星新闻 2019-07-20 18:10

千名打着黄伞、身着盛装的彝家女子,打着黄油伞款款走来,场面非常壮观。 7月20日上午,“火把原乡·燃情阿都”凉山布拖彝族火把节拉开序幕。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在布拖火把广场,2018年荣获“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朵洛荷”称号的千人朵洛荷万把黄伞表演再次上演。

“朵洛荷”是彝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意为火把节之舞,只限于女子集体表演的集歌舞于一身的艺术表演形式。彝语“朵”即火,引申为火把,“洛”为唱。

上千名穿着彝族盛装的彝家女子打着黄油伞,踏着轻盈的舞步,转动着“朵洛荷”圈舞,她们哼着心爱的歌曲,一圈又一圈,成为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布拖火把节历史悠久,是全国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也是我国申报“彝族火把”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的主要采集地。火把节、彝族年等为核心的彝族阿都特色文化在民间保留较为完整,口弦、朵洛荷、银饰、阿都高腔等民族文化入选国家级、省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声名远扬。

据了解,布拖县30个乡镇,共有人口21.58万人,彝族人口占97.2%,彝族文化遍布全县190个行政村。布拖火把节有“三把火”的传说,其发源地为拖觉镇。衣某片区及西溪河片区的阿都高腔别具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饰的手工作坊集中于县城特木里镇。朵洛荷原唱、口弦已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普及。

买锐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编辑 敬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