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变形记③:霍尔果斯淘金者图鉴

红星新闻 2019-07-17 20:09

霍尔果斯,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距其正式通关至今,已有100余年,是中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公路口岸。

大量影视公司来此注册,曾给霍尔果斯带来了“避税天堂”的名号。实际上,霍尔果斯还有更大的使命: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份,是我国西向开放的重要支点城市,也是中亚国家进入中国的门户。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也有越来越多来自中亚各国的“淘金者”汇集霍尔果斯,积累财富、创造财富。

合作中心等车的哈方商户

合作中心里的“背包客”

2012年4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正式运营,这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边境合作中心。在总面积5.28平方公里(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1.85平方公里)的合作中心里,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都可在此自由进出,进行贸易交流或游览。

7年以后的今天,合作中心也成为了霍尔果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在合作中心的中方地界内,不仅有穿梭其中的园区公交车、义乌商贸城等购物中心也设有自己的接驳车,免费载乘客往返于商贸城和合作中心中最繁华的“黄金口岸”商场之间。

7月4日,坐上一辆前往义乌商贸城的接驳巴士后,一位哈萨克斯坦年轻小伙迪力克(音译)和他的同伴们开始用哈萨克语跟红星新闻记者搭讪:“你好啊,你是在义乌商贸城工作吗?”在记者用中文和英语都表示听不懂时,车上的司机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们连中文都不会说,更不要提英语了。”

“背包客”迪力克

在这位霍尔果斯本地司机的翻译下,记者了解到,他们都是合作中心的专业“背包客”。与大家认知里背包旅行的“背包客”不同,合作中心的“背包客”是“背包”送运货物的一种职业。

据介绍,哈萨克斯坦出口中国的货物主要以食品、饮料为主,品种较为单一,价格也较低廉。但因受到双边海关携带货物的免税额限制,像迪力克这样的专业“背包客”应运而生:每天早上,他们带着一批哈萨克斯坦货物进园区交给园区中需要的中方商人,再从中方商户处带走一些纺织品、皮革、汽车配件、日用化工等轻功制品到哈萨克斯坦,由哈方商人售卖。

合作中心里哈方商户购买的中方纺织品

在司机的帮助下,记者了解到,1993年出生的迪力克从事“背包客”的职业已经快两年了。每天进出合作中心,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作为“背包客”,不仅薪资令他满意,每天都在这里遇到新鲜的货物、新鲜的人,也是让迪力克开心的原因。

据司机介绍,目前,这样的背包客在合作中心有上千人,而在旺季时,则有超过2000余人来“背包”。

两代人在霍尔果斯的积累

谈起什么时候来霍尔果斯淘金时,霍尔果斯仙桃国际酒店的开办者李玄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自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霍尔果斯。在父亲的影响下,长大后的李玄靖也开始在霍尔果斯继续寻找新的投资点。“在霍尔果斯,他最愿意尝试的投资领域即文化旅游产业。”如今桃园国际酒店进入收获期,也正是对他这一判断的肯定。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我们对霍尔果斯的未来信心倍增。”李玄靖感叹。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次年,哈萨克斯坦推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新的经济政策的建立,让霍尔果斯受到各方的聚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玄靖告诉记者,他与他的家族还会继续在霍尔果斯寻求投资项目。

“目前来看,霍尔果斯整体的政策引导下,未来的经济发展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我认为,除了口岸经济的发展,人的聚焦首先需要餐饮、酒店这些商家的入驻,而且政府也在对文化旅游业进行引导。”李玄靖认为。

除了酒店领域,通过两代人的积累,李玄靖家族的生意还延伸到了霍尔果斯的餐饮、地产等众多领域,“未来的投资还是会以文化旅游业为基础,不限于酒店或者地产,也许是修建景区、度假小镇等项目。”李玄靖称。

“出走半生”归来的“土著”

“饼干、蜂蜜、羊油膏,牙刷、毛巾、洗脸盆,看一看感受一下,饼干都可以试吃……”7月4日,在合作中心义乌商贸城的一楼,王宝山是记者遇到的最热情的一位商户。在挑选他店里的伴手礼之际,王宝山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王宝山的商铺

被称为“最年轻的城市”,霍尔果斯设市不到5年。但王宝山告诉记者,作为霍尔果斯的“土著”,自他在霍尔果斯出生,已经过去了近50年。 

不过,虽然是霍尔果斯“土著”,王宝山的前半生却一直在四处漂泊。“做生意嘛,哪里比较好赚钱就去哪里。”据他介绍,他不仅去过甘肃、云南、四川等多地做生意甚至在哈萨克斯坦也待过几年。“前几十年真是什么事情都遇到过,还进过传销,幸亏我机灵,自己跑出来了。”王宝山玩笑着说。

实际上,在记者与他的交谈中,的确也随处可见他的“机灵”之处。每当有顾客从他的商铺前走过,他都熟练地以中文、哈萨克语、俄罗斯语三种语言熟练切换与顾客交流,并快速地按照汇率口算出每一样商品的价格。在记者感叹之余,他不好意思地说道,“讨这一口饭吃的,这些其实都是基本技能。”

与其他的购物中心相比,义乌商贸城在合作中心中方的最远处,也是公交车的最后一站,人气自然无法与“黄金口岸”商场相比。为何选择在这儿开店?

王宝山称自己并不认为在这里开店是错误的选择,一是义乌商贸城的店铺租金较为便宜,另外,在规划中,哈萨克斯坦进入园区也会有一个进口设立在这附近。“如果这个口开了,我们这儿就是哈方进来的第一个商城,那肯定是比较热闹的。”王宝山说。

下午6点半,已经有商户陆陆续续开始整理货物准备关门,王宝山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等待商场的顾客都离开后,在8点才下班出园。巡视的保安经过他的小店时跟他打招呼“生意好啊王老板”,王宝山笑着回复说“一般一般”。

“出走半生”后,随着合作中心的建设,王宝山的小店入驻在此,他也再次在霍尔果斯扎根,几年前在霍尔果斯买了自己的房。

相关报道:

霍尔果斯变形记①:避税风波一年,霍尔果斯的后影视时代

霍尔果斯变形记②:素颜霍尔果斯,擦亮口岸经济金字招牌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