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暑假期间,哪里既好玩又能涨知识?博物馆成了家长们的首选。那些看似千奇百怪的展品,恰是最好的知历史、晓世界的媒介。让人惊喜的是,今年暑期,全国有一些博物馆开始试行开放夜场模式,人们激动不已,纷纷提前预约,甚至冒雨排队进馆参观。(8月14日《新京报》)
2019年08月03日,广东广州,南汉王宫博物馆。图据东方IC
“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它的现代文明程度。”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热衷参观博物馆。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间,都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游览。今年暑假,各地博物馆尝试开放夜场模式,举办各种特色展览和活动,市民和游客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奇妙夜”,对博物馆有了深刻的认知,也希望此举能够常态化、制度化。
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开放时间相对固定,主要是在白天,一般到下午5点左右就要闭馆。显然,这样的开放时长对上班族来讲是非常不合理的,平日没有机会进入博物馆,只能等到周末、节假日了,因此呼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夜场模式的要求逐渐高涨。此前国内部分博物馆的夜间开放,主要是以“博物馆奇妙夜”等各类特色活动形式,或是由于一些特展的火爆而延展开放时长,并非常态化模式。
定期开放的夜场模式,在各国知名博物馆已是惯例。比如卢浮宫每周三、周五开到晚上9点45分,大英博物馆每周五开到晚上8点半,纽约大都会每周五、周六开到晚上9点。如此形成固定的夜场开放周期,令夜场模式常态化,可以达到延长服务时间,让市民和游客有更多机会参观。
今年7月前后,国博、上博、陕历博、广东省博物馆等相继宣布暑期开夜场,让民众欣喜看到,夜场模式常态化或将逐渐成为可能。
“博物馆奇妙夜”也有助于夜间经济的发展。上海市推出7月至9月期间14家博物馆夜间开放试点,广州市开放11家博物馆夜间模式的相关探索,都被寄予以“文化深度”为夜间经济发展打开新突破口的厚望。而自2017年起,成都各大博物馆都延时开放至晚上,类似“夜游博物馆”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体验,实现参观游玩购物一条龙消费,刺激了城市夜间经济。
需要看到的是,博物馆开放夜间模式走向常态化后,诸如人员、安保、场馆维护等都需要增加,势必会增加博物馆相关支出费用,这笔费用应由财政补贴来承担,政府应看到夜间模式刺激城市夜间经济的正向作用,给予博物馆积极的资金支持。同时,并非所有博物馆都适合夜间模式,只有那些具备特色展览资源、人气足、名气大的博物馆,才能满足夜间开放需求,因此不必一窝蜂都开放。不妨征求市民和游客的建议,从中选择部分重要的博物馆即可。
编辑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