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创新高,四川“猪九条”要这样保障市场供应

红星新闻 2019-08-26 23:13

8月26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农业农村厅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以下简称“九条措施”),从发展生猪生产、严抓疫情防控、保障市场供给、提供政策支持、强化资金保障推动产业转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着力推动生猪生产养殖,稳定市场供给。

据了解,四川“九条措施”的出台,在国内属率先发布。

↑发布会现场

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四川今年保障出栏4009万头

猪肉是否安全?如何保证市场供给?

“九条措施”提及,四川已确定并分解全省今年出栏4009万头的基本保障任务,要求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加强当前疫病防控力度,要求养殖场户务必加强猪群管理,强化生物安全防控,合理安排生产,适时补栏和出栏。

四川将强化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制定“一场一策”的防控方案;进一步明确禁止使用餐厨废弃物喂猪;2019年年底前完成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规划编制工作;省市县三级设立种猪、仔猪“点对点”调运指挥办公室;加快推进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场所建设。

此外,四川还将实行生猪生产红线制度,将生猪出栏量作为“菜篮子”市场负责制重要考核内容;探索跨区建立生猪“菜篮子”基地机制;在生猪基地改扩建、标准化改造、产能提升等方面予以扶持;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建立省、市(州)联动储备机制;大型企业、学校等单位主动建立定点供应渠道;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件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

鼓励利用荒山荒坡等建养殖场

养殖用地难、资金保障不足一直是生猪生产企业的难题。

根据“九条措施”,四川将突出“用地、资金、人才”三大要素,切实恢复生猪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将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合理安排用地规模,满足高于最低生猪出栏量的生猪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用地需求。

四川将依法依规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鼓励发展林下养殖;鼓励利用低丘缓坡、荒山荒坡、灌草丛地、滩涂等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优先安排急需配套建设的大型标准化生猪屠宰企业、大型病死动物专业集中无害化处理厂建设用地。

此外,四川还将出台金融保障政策——

对持续坚持生产的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不停贷、断贷;对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积极为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

“九条措施”还将所有打击、处罚的规定列出——

针对收购、贩运、销售、故意丢弃病死猪,私屠滥宰、注水注药、屠宰贩卖病死猪,不规范使用动物卫生证章标志,不规范导致非洲猪瘟疫情传播扩散,走私生猪产品国际合作等行为,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维护市场秩序。

学校开学、国庆元旦来临

猪肉消费预期会逐步转强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向记者介绍,四川作为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大省,也是猪肉消费大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给,事关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随着天气转凉及大中院校开学和国庆元旦等节日的来临,猪肉消费预期会逐步转强。

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19年第34周生猪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全省67个监测县猪肉零售均价为36.30元/公斤,环、同比分别涨12.98%和65.08%,肥猪和猪肉零售均价及肉-猪价差均创下2008年开展监测工作以来新高。此次“九大措施”的出台,目的就是促进生猪稳定生产和转型升级,增加市场猪肉及其制品有效供给,把物价水平稳定下来。

杨秀彬表示,动物疫病特别是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我省发展生猪生产,四川省地域广大,散养户比例高,养殖密度和存栏集中度低,即使发生疫情,扑杀范围内所影响到的存栏数量也要低于其他省份。据了解,自2018年11月我省高县发生首起疫情后,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先后印发了《关于完善非洲猪瘟防控监测长效机制的通知》等109个文件,有效阻止了疫情传入,目前,四川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7起,均为散养户。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邓文博 林聪

编辑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