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是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也是在做让自己很幸福的事情。”
邱华有三个身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川师附小)校长,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副总经理。从2019年开始,她又多了一个身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以下简称青台山小学)的校长。
三个身份之下,她最喜欢的一个称呼,却是来自孩子们。从川师附小开始,再到青台山小学,孩子们从来都不叫她校长,而是叫她“校长妈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邱华从事教育的第24个年头。20多年来,如同学生遇到难题一样,她也遇到过特别难的时候,“但只要一走进学校,看到那些朝气蓬勃的小脸,内心就能瞬间得到治愈,无比平静”。
站在时间的走廊里回望,邱华说,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酸甜苦辣自己都尝过,但唯独没有一刻后悔过。
·种子·
教育就是让每个生命找到生长的方向
邱华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就在学校里面长大。受父母工作的影响,她的梦想从小到大都没变过,“就想当老师,尤其是看到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觉得特别神圣”。
心底的那颗小小的种子,到了小学阶段后,开始慢慢萌发。
邱华回忆,她的小学老师总是留给学生很少的作业,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多阅读、多助人。时至今日回想,邱华觉得自己的小学老师思想可以算是非常超前了,“用今天的话来说,我的小学老师采取的就是素质教育,在那样一个年代,非常难能可贵”。
读小学的时候,班里每天下午都有读报活动。邱华担任学习委员,就要组织大家一起读报。后来做了中队长,邱华还得组织班会活动。这些经历,除了带给邱华丰富的锻炼,也让她过足了“小老师”的瘾,也更坚定了做老师的想法。
如今自己做了校长,邱华也鼓励孩子们阅读。在川师附小,孩子们有着让人惊讶的阅读量,很多孩子一个暑假就可以阅读几百万字的书籍。学校还专门为每个学生制定了“阅读存折”,并定期评选“阅读小博士”。“这些都是受小学老师教育理念的影响。”邱华表示,阅读除了大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是对自己人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阅读让我一直都觉得生活很美好,也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
↑川师附小校长邱华
初中的时候,邱华遇到了一本书,对她影响深远。“书是我妈妈从学校图书馆借回来的,是马卡连柯的《教育诗》”。马卡连柯是前苏联教育家,《教育诗》所讲述的故事,是一群流浪儿童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最后成长为一群优秀而团结的青年。
这个故事让还在读初中的邱华内心受到了极深的震撼,“原来教育不只是站在讲台上去教孩子读书识字,更能如此深刻地改变一群人的命运,让每个生命都找到生长的方向。”
梦想的方向,从此再也没动摇过。
·生长·
从教育资源匮乏到满园春色
与成都教育一同生长
1995年,川师附小在成都市率先将小学英语纳入学科课程。同年,邱华考进川师附小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她回忆,“那个时候成都市很多学校都在开设英语课程,但都是选修课程,而川师附小是正规的学科课程,我也正赶上当第一批正规的英语老师。”
教育资源缺乏,是邱华对1995年的教育印象。她还记得,成为英语老师的第一年,连英语教科书都是自己订,也没有教学参考书。怎么办呢?她就自己画插画,自己动手给孩子们做教具。
资源尚且缺乏,就更谈不上有成熟理念可以参照了。由于川师附小率先将英语纳入正式学科的时候,还没有小学英语教研员。那时候,邱华最大的苦恼在于: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是否适用。“当时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书籍也很少,我就去书店找有关儿童英语的任何书籍,学习上面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再用到自己的英语课堂上。”
↑川师附小校长邱华
对于教学成果的检验方法,当然也是没有的。邱华就琢磨,学生既然是教育的对象,那就从研究学生开始。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是一份朴素却精要的标准: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看孩子们是否喜欢上英语课,看孩子们是否都学有所得。
做英语老师的第二年,邱华就代表学校参加了锦江区英语赛课,并获得一等奖。获奖的消息传回学校,孩子们听说老师拿的还是一等奖,高兴得不得了,非得要给她庆祝。巧的是,当天正好是邱华过生日,孩子们都给她精心准备了各种小礼物。这也是从教以来,学生第一次给邱华过生日,让她感动又惊喜。
回想起从教之初教育资源的匮乏,再看今天教育的满园春色,邱华不由地感慨,成都教育变化太大了,优质学校数量越来越多,硬件软件更加先进,各个学校也特色鲜明……但邱华认为,最大的变化还是对学科和学习的认识,“以前一本教材就承载了一个学科的内容和资源,而现在,课程资源更多了,从学科到课程,从知识都素养,而且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整个世界都是孩子们的教材,也都是孩子们的课堂。”
·坚持·
只要坚定地付出爱,就一定会收到爱的回赠
伴随着成都教育的发展,邱华也在一路快速成长。从普通英语老师起步,行政助理、副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再到校长,再到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再到今年开始同时担任两所学校的校长……邱华说,教育最有趣、最有魅力的地方,也在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自己的第一届学生中,有名男生让邱华印象深刻。“这个男生的梦想是出国留学,但是上世纪90年代大家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开放,对留学的认识也没有现在那么深入,身边有些人都讽刺打击他,不理解他。但我很支持他的梦想,他有什么困惑也会同我交流。”后来,这位学生成功去了法国。
多年之后,这位学生找到了邱华,邱华才知道,自己当时那些鼓励,对这个男孩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他一方面感念我对他梦想的尊重,一方面我在教育生涯里的一路成长也给了他很大鼓励”。这也正是邱华所理解的教师的价值之一,用自己的言行去正面影响学生。
从1995年到2019年,邱华被多次问到过一个问题——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她的回答从来很简单,也一直没变过,“来自学生的爱,就是我坚持的动力。只要你爱学生,他们就一定会回应给你他们最纯洁的爱与信任。”
多年前开始,川师附小的孩子们看到邱华,就不叫校长了,而是在校长后面加上“妈妈”。而邱华面对孩子,也一直喜欢叫他们“宝贝”。在她看来,这就是爱与爱的呼应。
2019年,对邱华而言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她忙于筹备新学校,并且多了一个身份——四川师大附属青台山小学的校长,也成为了更多孩子的“校长妈妈”。然而,今年9月份川师附小新生开学后,邱华却遇到一件令自己难过的事情,“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都不认识我了。”
↑邱华和青台山小学的孩子在一起
在川师附小,一直有个传统,学生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通过校长信箱直接求助“校长妈妈”。“一年级的孩子们不认识我,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为此,邱华特意通过校园电视台录制了一期节目——《校长妈妈信箱》,鼓励孩子们给自己写信。
很多人都问她,掌舵一所学校,事务已经够繁杂了,如今同时在川师附小和青台山小学两头奔波,何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但邱华有着自己的坚持,“教育是以人为本,是面向未来的,我们要关注儿童当下的成长与快乐,也要注重他们未来的发展与一生的幸福……如果说二十多年前,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教师,那么现在,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能为更多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也有不少人问过她,选择做教育,后悔吗?邱华的答案依然简单,“这是我的梦想。虽然尝尽酸甜苦辣,但唯独没有一刻后悔过。”
红星新闻记者 应鑫 蒋超
编辑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