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仪仗队:把英姿雄风刻在人民心中的队伍

红星新闻 2019-10-01 10:44

有这样一支队伍,提起他们,人们总是赞不绝口:相貌一流、仪态一流、素质一流。他们把军人的英姿雄风烙刻在人民心中,把共和国的威仪展现在全世界宾客面前。他们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最帅的一群人”“中国第一天团”……

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三军仪仗队,组建于1952年,是一支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的礼仪部队,主要担负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为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访华时举行的欢迎仪式任务,外国领导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时的礼兵任务,以及国庆阅兵、政权交接仪式、重要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治丧活动的标兵、礼兵和方队任务,是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

他们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首都阅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他们都是作为第一方队,高擎着军旗、引领着受阅大军,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84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图据新华社

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外交事业蓬勃发展,急需一支正规的仪仗司礼部队。1952年3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从中央警卫队选调一批骨干组建仪仗部队,专门担负国家外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

上世纪50年代,他们担负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警卫任务,迎送了金日成、赫鲁晓夫等第一批访问新中国的外国领导人。70年代,他们迎接了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他们每年要担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迎外任务。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他们把五星红旗第一次高高升起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上空。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他们迎接了46个非洲国家的元首。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召开,他们成功担负了开幕式升旗任务……

步入新世纪,三军仪仗队官兵走出国门,积极与其他国家仪仗队开展友好交流活动。

2010年9月,三军仪仗队第一次成建制走出国门,参加了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庆典。

2014年5月12日,中国首批仪仗女队员列队在三军仪仗队中。从此,仪仗女队员在各种仪仗司礼任务上频频崭露头角。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三军仪仗队开始行进 图据新华社

光辉历程举世瞩目,国威强盛气贯长虹。三军仪仗队组建60多年来,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与发展,圆满完成了数千次仪仗司礼任务,见证了党和国家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钢铁是如何炼成的

仪仗队员的征集,要经过严格的政治考核和特殊挑选,要求五官端正,男仪仗兵身高要求在1米80以上,女仪仗兵身高要求在1米73以上。

在训练中,仪仗队员既要进行专业的仪仗迎宾训练,也要进行部队最基本的体能训练。一位仪仗队员曾表示:“我们训练的要求是,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能纹丝不动站立三小时以上,能40秒不眨眼、不流泪。”

“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这是对仪仗队员们的要求。他们的步幅要固定在75厘米,并且要做到;单排面做到头线、手线、枪线、腿线、胸线、帽线“六线合一”,使排面“横看一堵墙、侧看一条线、纵看一个人”;听觉上要做到“百足一个音”,口号清晰响亮、气势恢宏。

1119311377_14700378912461n.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教官(左)在驻地指导队员训练。图据新华社

为了确保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无误,仪仗队员们用尽各种办法:练摆臂时,拉起绳子;练踢腿时,绑上沙袋;走路时,别上T型架……

据计算,一名仪仗队员五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每人流的汗水加起来,两年就有一吨;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穿破七双皮鞋。

每一次执行任务之前,仪仗队员们都要仔细地剪须发、修指甲、熨礼服、擦马靴,检查随行装备,熨烫国旗队旗。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新中国军人的形象。他们的军旅生涯,定格在共和国的荣光里,永不褪色。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春 彭莉 综合自新华社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