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护士3万余名,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扭转。
新闻发布会现场
“护理工作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工作,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在防病治病、抢救生命、促进健康、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焦雅辉介绍说,1979-1986年,原卫生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了要加强护理工作领导,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理顺护理管理体制,振兴护理事业等重点任务,对促进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焦雅辉表示,2005年,原卫生部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是一次专门研究和部署护理工作的全国性大会,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工作发展思路和重点方向,“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国护理工作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红星新闻从发布会上获悉,自2005年开始,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进入快车道,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各项工作,我国护理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护士队伍发展壮大。”焦雅辉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护士3万余名,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扭转。
焦雅辉表示,护理服务模式由过去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整体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护理服务模式也不断创新,护理服务也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居家,为群众提供专业照顾、健康管理、心理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多方位护理服务。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存在巨大缺口。这要求护理工作要更新理念,转变模式,与时俱进,主动作为。”焦雅辉这样总结。
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赵倩 北京报道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