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至县佛星镇与洪雅县余坪镇,在地图上两地相距180多公里,驱车不过两小时。然而,江家祖孙三代,却走了70余年,才得以相见。
70多年前,江和平从乐至县佛星镇出门,到了洪雅县余坪镇,自此将他乡作故乡,与家人分离,彼此音讯渐无;70多年后,为了妈妈去世前的一句话,寻亲18年的乐至县佛星镇的江登明、江登松兄弟终于在洪雅县公安局余坪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找到失散70余年的二伯江和平的孙儿江和友。
“我们约好了,明年春节,就回故乡。”9月19日,得知两个叔叔已安全返回乐至县,江和友开始畅想起来,祖辈们从小生长的故乡,究竟是什么模样?
失散70余年,两花甲老人代母寻亲18年
“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二伯一家外出寻找生计,至此与家人失去联系。2001年,母亲在弥留之际多次说着一句话:一定要找到二伯一家人。于是,我们就想完成母亲的遗愿……”
9月16日,洪雅县公安局余坪派出所,两位白发老人来访。民警上前询问,原来是从乐至县而来的江登明、江登松两兄弟,此行,他们是想寻找失散70余年的二伯江和平一家。
9月16日,江登明兄弟在四川洪雅县余坪镇派出所 唐国荣供图
失散半个多世纪的亲人,线索只有一个模糊的地址和名字:余坪,江和平。
失联时间太长,且江和平老人生前留下的信息也不详细,负责寻亲的派出所所长何杰和民警唐国荣想知道更多信息,可对方的回答让他们喜忧参半:二伯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离家外出谋求生计,除了中途的这封来信,与家人彻底失去联系。
“母亲在世时,一直心心念念着她的亲人。如今母亲不在了,我想找到亲人,完成母亲的遗愿。”江登松说,母亲去世后,自己就和哥哥多方寻找,但苦于经济等各种原因,没有成功。随着年龄的增长,代母寻亲的愁绪更加浓烈。
喜忧参半!老人去世,其子也不在人世
何杰和民警唐国荣知道,这是一个挑战。
唐国荣说,年代久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还有多少人会知道70多年前这个来自他乡的年轻人?此外,现在的地名包括街道、社区已更改多次,江登明母亲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
最重要的是,江登明也不确定要找的亲人是不是江和平这个名字,何况时隔70余年,是否还有人知晓?
“但还是得试一试,万一就找到了呢?”民警接到的求助后,通过户籍系统中查询余坪辖区名叫江和平的人,很快有了消息,确有江和平这样一个人。听到这消息,两位老人喜上眉梢,但失望之情很快接憧而至:江和平已经去世,连他儿子江仁义也已不在人世。
趴在窗台、伸长脖子守着民警查阅的老人听到这消息,“哦哦”两声后,一下没了精神。
看到老人神情,民警于心不忍,又通过询问同村老人和调取原始档案,终于联系到江和平的孙子江和友。
“你们家是不是从乐至搬迁过来的?”
“是的。”
听到民警拨通的电话里的江和友不断确认信息,江登明兄弟一下子就站了起来:肯定是他,肯定是他们。
“谢谢民警同志,终于找到家人了!我们马上回家带长辈过来与二伯一家团聚。”电话那头,江和友同样是兴奋异常,连声致谢。
故乡是什么模样?他们约好春节返乡相聚
其实,接到民警电话时,江和友还有点不相信,在诸多信息一一对上后,他终于确认,江登明、江登松就是自己的亲人。
实际上,和江登明、江登松母亲一样,江和友的父亲江仁义在晚年重病之时,也曾提到,自己的父亲江和平在年轻时候从外地到洪雅谋求生计,前些年也有过回乡寻亲的想法,只是由于信息缺失等原因,寻亲之路一直未能成行。
9月16日下午,江和友一到余坪派出所,双方就基本确认。“那容貌,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没法去掉的。”
9月16日,江登明兄弟(右)与侄儿江和友(左一)相认 唐国荣供图
骨子里的亲情,在两代人执手相看的泪眼里,紧紧相连。“走,回家慢慢摆。”在江和友的邀请下,江登明、江登松来到了江和友的家,亲戚们也围了过来。
“我们都在聊江和平曾生活过的乐至县是什么样子,也在参观他在洪雅县生活的环境,一连两天,没有聊过重复的内容。”江登松说,9月18日下午,他和哥哥才踏上返回乐至的行程。
两位叔叔的出现,也唤起了江和友的乡愁,他和叔叔们已约定好,明年春节,一定要带着家人,回到爷爷生活过的故乡。
江和友说,爷爷和父亲生前心心念念的回乡,我一定要帮他们实现,我也想看看,他们从小生活的故乡,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们回去时,流淌着同一血脉的故乡亲人,会不会在村口张望?
解浩淼 徐雅兵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蒋麟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