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从教育部获悉,10月9日,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召开“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组织实施工作。
这是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首次集中组织政法实务专家走上高校讲台,规格高、范围广、实力强,是协同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一项重大工程。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 图据东方IC
据法制日报消息,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将首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16所国内知名法学院校举办。
首批40多名大讲堂授课人员均为中央和省两级政法机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参与授课。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图据东方IC
陈一新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政法委提出并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研究,决定创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选派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政法实践经验丰富、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具有法律学历学位背景的领导干部,到知名法学院校授课。这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新行动,是政法战线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事,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要事,是助推法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实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陈一新强调,办好大讲堂要把握“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政治引领。要阐明法治形态背后的政治理论、法治模式当中的政治领导、法治道路底下的政治立场,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观察、研究、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注重中国特色。要讲好中国法治奇迹、讲明中国法治智慧、讲清中国法治蓝图,强化法学院校师生的法治自信。三是注重实践特点。要植根政法实践,紧密联系政法实务,系统深入阐释政法领域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推动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四是注重高校需求。要提升针对性、讲究艺术性、增强互动性,紧贴法学院校需求优化授课选题,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表示,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是一项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补短板”的重要工程,是一项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工程。希望报告团注重授课内容与专业教学的紧密结合,多讲法学专业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多回应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有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突出课程高层次、注重课程的创新性、增强课程的挑战性,打造高水平的“金课”,形成品牌效应。参与高校要高度重视,把大讲堂工作纳入法学专业教学安排,精心组织,做好服务,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代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授课人员发言,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代表举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的首批16所高校发言。
据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于2018年9月联合启动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主动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赵倩 北京报道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