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公园来了!成都这些公园的围墙不见了

红星新闻 2019-10-11 20:01

“来,帮我在这儿拍一张。”“你看这些花好漂亮哦。”“不用走大门,直接从这个石头路进去就可以了。”10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还未进园,就看到市民、游客三三两两分散在公园周边散步、拍照。

今年5月以来,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人民公园、望江楼公园先后进行了拆围增景工作。从看不见公园内景色的实体围墙,到“看得见、进不去”的绿植围墙,再到如今可以直接从临街景观带步入公园。公园形态正在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生活生态空间相宜,人、城、园和谐统一,景观优美的开放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此前,红星新闻报道了人民公园拆围增景的情况,那么其他公园现在是什么景象呢?

望江楼公园:

盆景园“让位”给临街景观

从望江楼公园西门起,沿街一路走过去,只见公园的围墙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景观优美、色彩缤纷、季相分明的多样性植物景观。在通透大气的生态空间中,石板铺在草丛中,蜿蜒向前,形成从路边延伸至公园内部的道路。

望江楼公园临街景观

望江楼公园临街景观

游客在望江楼公园外拍照

“这里以前是盆景园,是用围墙围着的,现在把围墙拆了,盆景也挪到别处,专门留出沿街的这一块空间来打造临街景观。”望江楼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围墙拆了之后,不少市民路过此处都会驻足拍照,“不像以前,要通过公园大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些植物景观,现在只是路过就可以窥见公园一貌,要是市民有时间,还能顺着石板路走进公园细细观赏。”

文化公园:

沿着河边观树赏花

漫步在文化公园东大门外的小路,一边是潺潺流动的河水,一边是鲜花绿植形成的植物景观,这块闲适的空间是市民和游客放松的休憩地。

文化公园东大门区域原本是铁栅栏和竹子形成的围栏,通过拆围、透绿、补花、增彩等开放式增景提质改造,增辟开敞空间,将公园临街景观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打造,实现道路绿化与公园绿化的有机结合。

“现在进入公园更方便了,我们可以沿着河边散步,然后从河边的小路拐进公园。”市民朱先生推着轮椅,一边向坐在轮椅上的母亲介绍,一边拿起手机拍着周围的景色。朱先生说,公园拆掉围栏后,变得更加便利,“真正的实现了城市随处是公园,公园和城市融为一体了。”

百花潭公园:

沿河段、芳龄路沿线均拆围

“本来只是路过,看到修得漂亮,就沿着小路一路拍照,走着走着就走到公园里面来了,我都没反应过来。”抱着文件袋的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很少来芳龄路这边,今天来附近送文件,偶然看到百花潭公园的外围植物景观,便顺路走了进去,才发现这里已经没有了外墙,“比围墙围着漂亮多了,连视野都宽阔许多。”

百花潭公园入园小路

百花潭公园临街景观

百花潭公园临街景观

除了百花潭公园的芳龄路沿线,公园沿河东段、西段均进行了拆围增景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公园的可进入性。“以前是竹子和围墙形成的阻隔带,现在变成了可进入的植物景观,也吸引了更多人来游玩。”公园相关工作人员说。

美女樱、木春菊、绣球花、百子莲、绣线菊……几十种植物形成的植物群落成了公园“隐形的外墙”,从植物群落中穿过,就可直接进入公园内部。站在其中放眼望去,公园的“墙”消失了,鲜花、绿植、道路有机融合,公园正在“融入”城市。

公园变成开放式

是否还有开闭园时间?

各公园拆围增景后,没有了墙,成为“开放式”公园。那么是否还如之前一样有开闭园时间呢?

望江楼公园、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公园目前还是会按照之前的时间规定开闭园。“但是以前是围着的,关门的时候要把人全部喊出来,现在是开放式的,深夜也没法杜绝人进入。”百花潭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晚上闭园后还是会进行巡园,“关上大门之后大家还是可以从临街小路进入公园,偶尔会有人晚上进来,我们避免不了这种情况,但是我们晚上会巡园,保证市民、游客的安全。”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严丹 摄影报道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