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商业的“首店”密码

红星新闻 2019-10-24 12:59

image001.jpg

24日,成都举行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

几家负责天府绿道建设和运营的公司,在同一时间都忙起了招商的事情。今年底到明年,天府绿道将陆续推出多个新项目,和现有的绿道一样,它们都将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但光有绿道也不行。如果公园建设只是植树造绿,有投入却无产出,那么这种公园显然不具有“造血功能”。如果还只是简单引入相似的篮球场、咖啡店,绿道也很难通过这样的商业模式长久地发展下去。

于是,成都今年大力发展的“首店经济”,成为了公园商业发展的“奇兵”。10月24日,成都举行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会上首次发布成都市公园商业项目机会清单,其中包括392个点位的招商信息,覆盖全市37个超过132万平米公园商业项目。

而第一时间获取这些信息的,是160个海内外主流品牌,以及专业招商规划、运营管理、空间设计等专业机构。

这在全国尚没有先例。为什么成都要这么重视公园的“造血”能力?首店又以何种方式,成为公园“造血”的密码?一场招商会,是成都交出的答卷。

为什么是成都?

上月举行的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成都晒出了绿道的“成绩单”:目前建成的绿道已达3144公里,累计开展“限时观鸟赛”“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等各类绿道文体活动551次,吸引了590万人次参与。

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的这份“成绩单”颇具特色:公布的不止是现有绿道的长度,反而是绿道上的活动和人们的参与度,分量还要更重一些。

“人们的参与度有多高,才是成都绿道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管理部部长冉阳说。她进一步解释道,参与度高意味着项目是符合人们需求的,“反过来想,这也是人们愿意消费,从而保证项目盈利的必要条件”。

比如,毗近住宅区的桂溪生态公园就引进了本直球场,开业以来一直保持了稳定的营业额。除了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已经盈利的球场,也让运动商家看到了绿道上的商机,例如成功举行了“新浪路人王成都赛区”。

image003.jpg

桂溪生态公园本直球馆足球场

而在过去,“赚钱”可能还是公园谈之色变的话题。冉阳坦言,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市民会来投诉质问,“为什么原本公益性的公园项目,要引入商业性的项目?”

其实,公园城市的盈利模式已有先例。比如,曼哈顿城中心的中央公园,就探索了动物园、剧院的商业形态;伦敦海德公园中心的九曲湖,既有“演讲之角”之称,还能通过举办夏季露天音乐会赚取不菲的租金。

归根到底,商业性的项目既是绿道消费者的选择,也是成都要求公园“造血”的必经之路。在今年成都市委的一场专题党课上,成都就提到,目前在建绿道植入商业模式的经营性项目不到建成量的35%。

“绿色空间体系的自我造血功能还比较薄弱,公益性园林和绿道体系的长效运营维护还缺乏制度性安排。”会上强调,上述问题制约了生态建设投入和价值转化的可持续性。

要解决公园“谈钱色变”的问题,成都的做法是,转变绿道、公园的运营理念,“首先要把场地拿出来,引入专业企业,打造符合人们需求,又有造血能力的项目。”

于是,当华饮SinoDrink总裁刘强在听说成都发布了392个公园商业项目的招商信息后,他反倒对这座城市好奇起来:政府为公园“站台招商”,这里的投资机遇到底有多好?

为什么是首店?

image005.png

锦江绿道东湖公园银芭餐厅

在明确了公园需要“造血”之后,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样的项目才能“造血”?

过去,桂溪生态公园曾在东西区分别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足球场,但两者一直未见成效。随后,冉阳和团队在其中一个足球场上,重新招引了一家来自欧洲的板式网球“首店”项目。

之后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作为新的运动方式,这家首店还未开业,就已经在成都产生了相当影响力,在成都,板式网球和桂溪生态公园成了一个共同体。

“首店可以快速增加商业项目的人流量吸附能力,提高商业项目的市场关注度,缩短新项目的培育周期。”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商铺部董事林静说。过去十年里,第一太平戴维斯陆续引入了苹果、维多利亚的秘密、特斯拉等品牌在成都的首店项目,参与了众多因首店而得益的商业项目的发展变化,因此能更切身地感受到首店对城市商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性。

切换到公园的场景下,在打造公园商业时,适合公园商业业态的首店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园 “造血”。

比如,板式网球的“首店”确定入驻桂溪生态公园后,还吸引了其他球类运动场馆,以及饮品店、服装店等配套设施企业的关注。

而由于桂溪生态公园的场地有专业机构定期评估租金,冉阳也注意到,从去年到今年,公园土地的评估租金从50元/平上升至100元/平,实现了成倍增长。

“公园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目的性的人流引流方式,对一些首店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封闭性的商业综合体更具吸引力。”林静认为,人对自然有天生的亲近性,公园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与家人朋友户外放松、聚会”的目的,只要找准公园消费群体的特点并进行合理的打造,可以让公园商业形成更具独特性和稀缺性的消费场景。

image007.jpg

江滩绿道里的拉咖雷森

 比如,今年7月,韩国著名的拉咖雷森咖啡就把内地首店,落址在成都锦江绿道上的江滩公园;不远处,桂溪生态公园不仅引入了板式网球场地,未来还要建一座张大千博物馆。

“公园是不仅可以休憩,还可以是运动和文化的胜地,甚至还可以举办演唱会和发布会。”熊猫绿道招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说,该绿道曾在2018年聘请了专业机构仲量联行,完成了一份绿道招商的需求报告,如今依托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的大平台,“希望加速首店的招引速度”。

为什么是公园?

image009.jpg

桂溪生态公园里的弥远咖啡

其实这场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差一点就只是为天府绿道举行的小型招商推介会。

从绿道到公园,两字之差有何深意?

“绿道是一种载体,而公园则更贴近成都城市发展的战略。”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说。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去年2月,“公园城市”这一城市发展新范式在天府新区诞生。

什么是公园城市?一方面,成都强调生态价值的概念,提出要以绿色空间为底色,全域布局大尺度生态廊道和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界面,创造城园相融的城市格局。

image011.jpg

天府新区鹿溪河湿地公园里的生态蜻居酒店

天府绿道的建设,正是成都打造生态价值的过程。2017年,成都启动建设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改善人居环境。这也影响了天府绿道的开发思路——比如,考虑到熊猫绿道毗近居民区中,该路段在招商时就屏蔽了包括火锅店等重餐饮类型。 

另一方面,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公园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

比如,天府绿道在打造之初,就强调了“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规划理念。即使是成都在探索公园“造血” 功能时,也首先考虑是否是可进入、可参与的,这也是为何全国首个提出首店经济与公园商业融合发展的大会,会在成都举行的动因。   

而从最初的步行道、骑行道,到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再到这次大会直接阐明以招商为目的,主体是即将入市招商的多段天府绿道,可以感知到成都对公园城市的探索到了新的阶段。     

可以看出,借助一场大会,这座公园城市想要做的,也不是为公园招几家首店那么简单。近1.7万公里绿道,浸入城市肌理的公园,对成都来说早就不只是绿色生态聚集地,未来它们也将参与到城市的变革中,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进化的重要部分。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