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小学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10月10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力争2022年实现心理辅导室全域覆盖。
《规划》指出,目前成都面临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师资配备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心理专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1000:1的生师比尚未全域达到等问题。
因此,《规划》提出将实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加快中心城区新建学校、郊区新城、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力争2022年实现心理辅导室全域覆盖。
同时,还将推动学校结对,采取“特色学校+弱校”“特色学校+新校”“特色学校+农村学校”等方式,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郊区新城学校的结对发展。
课程方面,将建设心理教育课程资源库,优化心理专题课、心理班会课、心理综合实践课三类课程结构。鼓励学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市区两级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积极建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
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将推动每所学校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规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心理普查、筛查、辅导、报告、转介制度,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学生和教师给与专业辅导,及时干预。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则会落实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标准,每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参照国际标准1000:1的生师比,配备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对生活教师等服务人员的心理专项培训。
此外,《规划》还将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会将调节教师心理、帮助教师排除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的重要内容,并探索在教师招聘、引进中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关注心理健康程度、抗压能力等重要指标,并将其与体检放在同样的位置。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