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青年汽车破产,庞青年的“造车梦”还实现吗?

红星新闻 2019-11-19 19:00

近日,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披露,因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青年汽车”)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结,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于2019年10月21日裁定终结该公司破产程序。

微信截图_20191119130455.png

天眼查截图

据天眼查显示,青年汽车集团目前仍为存续状态。其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庞青年是其法人代表,也是该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6.15%。11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致电青年汽车集团,工作人员称杭州青年汽车为其子公司,她对相关的业务并不了解,目前总部(指集团公司)仍在正常运营。对于饱受争议的“水氢发动机”,该工作人员表示,外界是误传,不是“加水就能跑”,其中还有一个催化剂,但被忽视了。

从目前透露的种种信息来看,破产的只是青年汽车集团子公司,但问题在于,尽管青年汽车集团工作人员简单解释了备受争议的“水氢汽车”,但仍然无法消除公众和媒体的疑虑:这一技术原理从科学规律层面是否成立?有媒体曾报道水氢发动机已经下线,但市面上何时能见到?更别提大规模量产了。

无论如何,杭州青年汽车的破产对于庞青年的“汽车梦”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更重要的是,庞青年的“汽车梦”还能继续圆下去吗?

首先,新能源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目前正处于核心技术距特斯拉等世界品牌有明显差距、国家补贴政策全面调整的阶段,今年新能源车销售遇冷也已成事实。对于迟迟无法推出量产“水氢汽车”的青年汽车集团来说,其市场形象遭一系列负面信息而严重受损,即使有朝一日“水氢汽车”真能上市,要说服用户买单也难度不小。

同时,新能源车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高投入、技术人才资金高门槛的行业,即使是蔚来、小鹏这样创始人具有成功史、企业或上市或持续拿到巨额融资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面临技术、产能等各种难关。

近日,一则平安银行的内部通知在网络上刷屏了,其内容为要求各部门对“众泰汽车、猎豹汽车、力帆汽车以及华泰汽车四家车企申请破产进行供应链风险排查”。有媒体报道称:“四家车企即将破产,并涉及上下游500亿元坏账。”虽然这四家车企相继发表官方声明,称其为不实言论。但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日子都不好过,汽车行业的整体洗牌趋势加剧,在这样的市场下行阶段,自身风险319条,包括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等高风险信息缠身的青年汽车集团能坚持下去么?

微信截图_20191119132433.png

相比于蔚来、小鹏,庞青年的背景显然不足以让他获得风投的青睐,也因此,庞青年更多采取与地方政府合作,寄希望于获得资金等资源支持,或者拿到银行贷款等。然而之前屡屡画的大饼都未实现,恐怕也会令合作的地方政府失望。媒体持续报道以及公众质疑所带来的压力,也会导致更多地方政府在与青年汽车集团合作时更加谨慎。

这或许也和庞青年个人成长经历有关。他的知识及能力能否适应剧烈变革的市场,以及知识经济主导所带来的新能源车革命是令人存疑的。而我们姑且认为,庞青年对于“水氢汽车”确实是一种执念,那他是否对此有充分的科学论证?而不是将其当成救命稻草而急于变现?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然而,正如安迪·格鲁夫所说,被他称为“战略转折点”的灾难,他自己就遭遇了好几次,但在这位颇为警觉的领导者手中,“战略转折点”这种充满威胁的态势被成功地转换为一种强有力的良性力量。也就是说,对市场大势的充分把握,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与对技术产品服务等要素的极致追求并不矛盾,都是建立在尊重创新规律的基础上方能成功。而在庞青年身上,我们显然没看到这一点。

有梦想是好的,但就怕你的能力和专业精神配不上梦想,更怕用妄想支撑创业,用背离科学和市场常识的理论乃至包装来搞假大空,这迟早会遭到无形的手惩罚,也会让创业者和企业走向不归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