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00条街巷,80万张照片!他用手机拍出成都大片

红星新闻 2019-11-30 14:27

5年前,玩了20年摄影的冯晖决定放弃传统照相机,改用手机来拍摄成都街巷。五年时间,冯晖用旧了五个手机,走过成都大大小小的街巷300条,拍摄下约80万张的街道照片,他说街道就像一个人的骨架和经络,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了解一座城市,从街道是最好的切入方式。

除了是摄影师,冯晖还是作家、地方史研究者,把拍摄的街道汇集成书,把街道用手绘示意,理科出生的他自称“斜杠大叔”。

冯晖

两岁时随父亲来到成都

理科生也有“文艺梦”

在陕西出生的冯晖,两岁时因父亲工作原因来到成都,这一待就是几十年。因为父亲是老师,他的童年和青春大多围绕“中学”展开,住过成都二中、三中、七中,中学生活构筑了他内心最原始的文艺梦想。

冯晖

虽是工科出生,但冯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父亲是历史老师,对于冯晖要学的专业,家里有了默认的规则——不走父亲这条路,学习理工科。大学毕业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继续钻入摄影的世界,“发现自己还是对摄影情有独钟,停不下来。”

从1983年父亲买的江西产的凤凰相机,到1994年自己买了台尼康F601,再到五年前,改用手机拍摄,冯晖的摄影路从未停止。“科技越来越发达,手机拍摄不比相机差,相对来说,手机更方便,同时拍摄的时候对方也不会那么紧张,能抓到他们最自然真实的时刻。”

3个T的盘也用了大半

最多的一天,他能拍下一千张照片

2014年,冯晖萌生了用手机拍摄成都街巷的想法。

通往厨房的小门

九思巷

冻青树街

想法很快付诸实践,到2019年,五年时间,他用手机拍下成都街巷约80万张照片,走过成都大大小小的街道300条。

最多的一天,他能拍下一千张照片,同一个地方,拍无数张,每一个街道,去了不下三次。每次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一次出门规划好要去的地方,就这样走走停停,走过了三百条街巷。

在2014年刚用手机拍摄时,冯晖拍摄了一张《通向厨房的小门》,便获得2014年美国《国家地理》手机摄影比赛中国赛区寻城记奖。这也许成了一个小鼓励,让他有了继续用手机拍下去的决心。

五年来,各种牌子的手机他都用过,不同手机所拍出的照片,总体来说没有大的差别,只是不知不觉就用过了不下五个手机,有的是旧了,有的是坏了。拍好的照片他会导在优盘里,从一个T的内存盘,到两个T,现在冯晖三个T的内存盘也用了大半。

61幅街巷手绘+一百多条街巷照片

他出版了《成都街道漫步手记》

 “我最爱的是拍街巷中的人,最平凡最简单的生活,深入走进街道,慢慢去体验里面的人事,再拍下他们,这是不一样的感觉。”冯晖说,自己去菜市场也会捕捉下生动一刻,“与他们攀谈、交流,我买菜不看菜而是看人,我觉得有趣的老板我就会去和他们说话。”

今年年初,他从拍摄的街巷里精选出一百多条,整理为61篇文章,出版了《成都街道漫步手记》,书中还配了61个街道手绘图,每篇文章详细解说了自己对街道的所见所闻。

祠堂街片区街道手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冻青树街片区街道

手绘街道不是轻松活,冯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以及自己多次实地考察,想的是呈现还原出最真实的街道。

对冯晖而言,街道就像一个人的骨架和经络,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了解一座城市,从街道是最好的切入方式。成都的街巷冯晖还没走完,“成都的街道在不断变化,他们是有生命的,今天的街道和明天的也许就不一样,对街道的拍摄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来记录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以及去挖掘这里面、背后的历史文化的底蕴。”


红星新闻记者 马天帅 刘成梦 摄影报道(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包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