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5G,未来高铁会像一个“大影院”;而为了迎接2022年冬奥会,北京与张家口也将运行高铁并应用5G……
5G时代,智慧交通带来无限可能。
11月22日,世界5G大会——5G+智慧交通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及企业人士共同探讨未来5G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轨道交通控制与国家安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艾渤认为,5G的场景将会真正应用到高铁上来。特别是在应用、服务等方面,VR/AR、高清视频、实时会议等等在未来也会得到实现。“我们也认为,坐在火车上就好像是坐在一个大影院里一样了。在火车上乘客也可以实时下载。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欣赏高清视频流。”
艾渤还提到,为了迎来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区和张家口之间将会有高铁,并使用5G、云计算、大数据、AI来实现智能服务和建设。
他表示,在中国IMT2020和欧洲相关的研究机构也都认为,高铁是5G的主要应用,而日本也提出了6个应用。交通、高铁都被认为是典型应用。
但在实际的交通场景当中,信息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尤其在5G时代,有很多终端的用户,在一个终端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出问题。
华为公司车联网解决方案部总裁李晋波则带来一些关于行业应用方面的思考,他认为5G可能会带来两个变化,一个是极致体验的数字世界,一个是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但他也表示,所有的交通问题都是移动的,要解决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可靠性,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李晋波设想了一个场景,在远程驾驶中协作并线,如果两车之间留出20米的间歇是敢切进去的,如果两车之间只有2米,就只有通过5G的低时延,我这个车给其他车发一个请求,在1-2毫秒之内响应。
“眼到手必须到。这在原来的条件下是达不到的。”他表示在100公里的时速下,1秒钟已经开出了33米,所以眼到手眼的时间保证非常重要,只能靠未来的5G来实现。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球,用数字说明了未来世界对5G的期待,“最新的一个报告,到2035年由5G带来的经济说如大概会在13.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大概5%。但是有意思的不是这个数字本身,有意思的是2017年也出了报告,相比今年的数字大了1万亿美元。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对5G作用的信心和乐观的预期。”
但他也指出,5G不可能一下子就到来,5G会和4G协同起来,先是4G为主,然后是切换5G为主协同发展。
汪建球还表示,所有的运营商都在积极寻找和分析应用场景。今年他们在“5G+”的计划里面选择了14个重点行业,交通是其中一个。而5G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场景,技术的商业落地和时间都是有区别的。随着不同技术的商业落地,相应的场景才能真正实现。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赵倩北京报道
编辑 陈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