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九龙治水”治理,治的不仅是政府

红星新闻 2019-11-23 16:08

今天(23日)举行的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上,成都市委社治委,可算是最亮眼的成都社区发展治理成果。

用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的话说,成都在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发展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市委层面成立了社区发展治理领导小组,以及专门在这小组之下设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5dd8bfcae5b6a.JPG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长忠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郑长忠特别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因为社区建设发展到现在,社区发展治理所涉及事务,已经不是基层能够解决的,也不是政府或者社会哪一家能够解决,而是“涉及到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四个层面,需要大家联动起来,缺一不可。”

为什么?

郑长忠说,因为今天的社区已经不再只是人居住的地方,它已经成为了社会有效组织的一种方式。社区的发展背后,其实是政党、国家、社会、市场四种力量,全部都在推动。

实际上,不同社区的发展都有各自特点,而背后都存在着所谓“九龙治水”的问题——不仅仅是将机关内部存在着各部门力量区,而且还存在着政党、国家、社会、市场的力量的分散乃至冲突等现象。

然而,从一般民众的感受来看,社区却是个整体。因此,要治理好社区,如何将各种资源、各种力量有效聚集,同时有效协调各种权力关系,城市其实需要有一个统揽性的力量。

“其实我们已经具备这样力量,它就是党组织,承担起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能够对政党力量、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进行整体性整合,但是这需要以相应组织载体和制度安排予以落实。”郑长忠说。

这个问题不止成都在探寻,但成都给出了答案——在市委层面成立了一个社区发展治理领导小组以及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意味着成都可以对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同时可以对政党力量、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进行整合。

在这个过程中,成都做的也不是简单的治理,“同时强调发展”,而发展和治理,就是让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各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础之上,追求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在推动社区发展的同时,建构了社区秩序。从这角度来讲,成都社区的发展与治理的做法就很“前卫”,破解了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发展和治理中的一系列的困境和难题。

对于成都来说,有了“前卫”的组织和制度创新还不够,有效落实才是更重要,接下来应该使这些体重机制的内涵更加丰富,运行更加顺畅。郑长忠说。比如,成都日前出台了《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接下来,要按照已经勾画的脉络抓下去,在社区里做好磨合,形成共识。”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严丹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