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不仅是一场宏大的救援,也是一场细微的考核。有些问题,在风轻云淡的平日里看不出来,一旦遇到特殊时期,就很容易原形毕露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1月29日和1月30日,湖北省红十字会分别在“博爱荆楚”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上公布了第一批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捐赠物资使用情况。随后,有网友质疑口罩型号和数量不太对。
对此,湖北省红十字会于1月31日发布更正声明称,确因工作失误导致公开的信息不准确。将捐赠的“N95口罩36000个”更正为“KN95口罩36000个”,流向“武汉仁爱医院1.6万个、武汉天佑医院1.6万个”中的“1.6万”均更正为“1.8万”。
不过,网友大眼一扫,无意间发现这份更正声明末尾的日期,又错写成了“2019年1月31日”。即便是因为疫情工作强度大,但也不该“一错再错”,让公众无法安心。
这份更正声明末尾的日期错写成了“2019年1月31日”。图据中国新闻周刊
关键时刻掉链子,其实都是日常不走心。只有平时不懈怠、勤练兵,时时刻刻保持“在线”状态,临危才不会乱阵脚,才不会丑态百出。
抗击疫情,不仅是一场宏大的救援,也是一场细微的考核。它是一个表现的过程,也是一个暴露的过程。有些问题,在风轻云淡的平日里看不出来,一旦遇到特殊时期,就很容易原形毕露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疫情,其实就是对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考核。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表现得优秀,谁表现得及格,谁表现得不堪,都一目了然。这是一次大考、统考,是试金石,是对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最好的检验。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不仅仅是湖北省红十字会,就在近日,黄冈卫健委主任唐志红面对记者采访时,也表现出了“一问三不知”。
俗话说,常胜将军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但问题的关键是,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突发事件,都不可能提前通知你,更不会给你预留好准备时间。那么要去哪里“做准备”?这个准备只能在蕴藏在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工作中。
无论是哪一个职能部门、公共机构,都要清晰地认识到,你在抗击疫情中扮演的角色任务,不是锦上添花的救助,而是职责所在的本分。
而你的表现,直接和自身的形象以及公信力挂钩。当一些错误连普通网友都可以一眼看出时,就不能怪舆论不宽容。
最近,几千万网友对火神山医院在线“云监工”的新闻,引发了不少调侃。但这种“云监督”,绝不是说说而已。被无数双眼睛看着,如果再不长点心,只能被“秒杀”。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与归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