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水滴筹轻松筹员工“互殴”,做“公益”怎能唯“利益”

红星新闻 2020-04-16 18:27

众筹平台有着极强的公益属性,理当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身。若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眼中只有“利益”,也就失去了“公益”底色。

4月15日,有网友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有水滴筹工作人员与轻松筹工作人员因“扫楼扫病房劝病人立项,碰到对手抢生意”发生肢体冲突。网传视频显示,一穿蓝色上衣的男子躺倒在地上,一黑衣男子用脚踹其头部和颈部,一女子在旁边喊道:“水滴筹打人了”。

1587028114913274.png

视频截图

据报道,水滴筹、轻松筹事后都发了声明,但双方对冲突发生的原因各执一词。然而,冰冻三尺,显非一日之寒。双方在声明中的互相指责,也揭开了此次暴力事件背后的深层背景。

水滴筹一方称,近期轻松筹团队内部以水滴筹为假想敌,公开张贴“干死水滴筹”的攻击性标语,并且明确针对水滴筹开展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挑衅、骚扰和破坏小动作,致使线下连续发生数起双方纠纷和冲突事件。轻松筹方则表示,水滴筹多次、在多地殴打包括轻松筹在内的多个同行。 

其实,水滴筹与轻松筹既然互为竞争对手,想“抢生意”也算不上什么错事。而且,众筹平台之间的竞争越激烈,求助者、捐赠者获得的公益服务就越优质,这也是“竞争”的本义。 

但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是,双方采取的手段要合乎法律,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坚守的底线。其次,要合乎道德。毕竟,众筹平台有着极强的公益属性,理当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身。总而言之,“筹”人之斗,不能逾越法律与道德。若能如此,任由双方“抢生意”抢得再激烈,相信公众也不会置喙。 

反之,不敢光明正大地竞争,却在私底下玩阴的,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这样的众筹平台,眼中只有“利益”,也就失去了“公益”底色。公众恐怕很难相信,它们会用心地帮助求助者,会认真地对待每一分捐赠? 

众筹平台是个好事物。利用互联网技术,它让困难者得到及时有力的救助,让向善者能够广泛播撒自己的爱心。然而,在前行路上,一些众筹平台为了牟取利益,频打法律擦边球,乃至走向道德的反面。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跟踪监督,利用社会普遍接受的案例作为模板撰写求助背景,博取公众同情……诸多丑闻,媒体早有曝光。 

水滴筹轻松筹之间的暴力冲突,无疑又一次给这个行业抹了黑。试问,“筹”人眼中唯有利,又将如何取信于“众”?若无法取信于“众”,“筹”人还如何继续前行?

据最新消息,殴打轻松筹员工的打人者水滴筹员工,被处以行政拘留12日,并处罚款500元。唯盼,吃一堑长一智,涉事方乃至行业都能多一分思考与清醒。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瑜(媒体人)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