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细语,谦恭礼让;人文滋养,个性成长;治学严谨,启迪有方;审是迁善,模范群伦;全球视野,中国脊梁……”
从墨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到成都高等小学堂、成都县立中学,再到成都七中(成都中学),百余年来,无论是在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还是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一代又一代的七中人秉承着志存高远、气定神闲、力戒浮躁、极反媚俗的精神气质,从七中的校园走向世界。这些走向北大、清华、哈佛、耶鲁等国内外名校的青年才俊,也向世界传递着七中的精神与内涵。
2020年4月12日,成都七中迎来了115岁生日。但因疫情影响,原计划的校庆按下了暂停键,只因“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即便如此,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依旧为这所百年名校送上了“云祝福”。
从小学堂到百年名校
全球众多精英从这里起航
成都七中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公元1905年由芙蓉书院、墨池书院合并创立的成都县高等小学堂,从成都县高等小学堂到成都县中学堂,到成都县立初级中学,到成都县立中学校,再到1952年11月成都县立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2014年,成都七中加挂“成都中学”的校名)。
时光回首,115年来,成都七中薪火相传,名师辈出。古典文学研究家、语文名师白敦仁,传奇俄语教师沙依洛夫,“曾物理”、“贾化学”、“熊三角”、“鲁几何”,谢晋超、龚廉光、李都,文宗、许勇、石峰……星耀巴蜀。
开办新学的首任校长龚藩侯,抗战烽烟中高举救亡图存大旗的校长吴照华,为七中铸魂的校长解子光,杨礼校长、戴高龄校长、王志坚校长……今天,还有在成都七中成长、从成都七中走出的数十名校长、副校长等教育管理人才奉献在成都和四川省的基础教育一线。
百年七中为国家强盛培育了无数英才。他们中有创办树德中学的陆军上将孙震,有和灾难赛跑并获得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的王昂生教授,有笔写蓝天,情系家国的云南省原省长徐荣凯先生。有李荫远、陈家镛、蒲富恪、唐明述、叶尚福、沙国河、彭堃墀、张兴栋、王大成九位院士,以及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著名作曲家阿鲲、徐荣旋,著名油画家何多苓,著名的探险摄影家吕玲珑,青年数学家张伟,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虞南方、李飞飞、王小川、陈睿、李英睿、杨璐菡 、周涛……他们从七中起航,并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
在这里,不仅诞生了诸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每年还有不少从七中走向北大、清华、哈佛、耶鲁等国内外名校的众多优秀学子。
各项赛事上的七中身影
“你有多大能力,七中给你多大舞台”
2018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在蓉开赛,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场高级别的赛事系首次踏入成都。吸引它前来的,不只是成都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与优教成都的教育氛围,更因成都七中这所百年名校。
在五大学科竞赛历届赛事中,随处可见七中学子的身影,而凭借其赛场的优异成绩,七中也被外界称之为“战神”。有学者到访成都七中时,曾提问:“五大学科竞赛是不是学校的特色?”“他们说得对,但不全对。”这是成都七中行政管理团队共同给出的答案。
实际上,科技创新教育、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等工作亦是学校的亮点,而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当属搭建起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
与此同时,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进行了课程改革,并逐步创设了科学、完备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两校区每学期开设各类选修课100多门,各类学生社团多达50余个。模联社、机器人队、管乐团、足球、排球、体育舞蹈等,在国际大赛上屡获佳绩;学科奥赛、未来课堂、翻转课堂、模块教学,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日趋成熟,生动诠释了七中“审是迁善,模范群伦”的校训。
不仅如此,学校先后有8位学子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荣获佳绩,并有6颗小行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综合性的发展平台,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便是对流传于成都七中那句名言“你有多大能力,七中给你多大舞台。”最好的诠释。
不止步于“一枝独秀”
“春色满园”是名校的担当和责任
优秀的办学文化和传统需要被传承,不止步于“一枝独秀”,追求“春色满园”是这所百年名校的担当和责任。在早前采访中,成都七中的行政管理团队曾明确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成都七中即是成都的,也是中国的。”
在115年的发展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是成都七中超越自我的法宝;而承担使命,辐射西南,传播优质教育资源则是成都七中回馈社会的途径。从2002年开始,成都七中远程教学,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贫困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用实际行动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用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如今的成都七中,除了拥有七中林荫和七中高新两个校区外,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优质的教育大家庭。七中教育集团已拥有国际高中、闻道网校、七中育才、七中初中、七中嘉祥、七中实验、七中万达、七中八一、成都英才等14家成员单位。
他们分布在全国10个省2个自治区和重庆市的300余所高中,近9万名高中学生每天通过卫星直播的方式与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全国各地每天有9000余名教师与成都七中的教师一起备课教学……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时代向上、向善的力量便是代代七中人的精神基因。
每一个七中人,都要审是迁善,立身正大,德性庄严;更要模范群伦,为国家的强盛,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勇担责任,这便是学校对七中人的嘱咐。
红星新闻记者 蒋超 许雯 图据成都七中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