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3周年 已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1.13万亿元

红星新闻 2020-04-17 11:12
进入
长安街
阅读更多内容

自贸试验区挂牌3周年成绩如何?4月17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总结了3年来我国7个自贸试验区的有关情况。他表示,总体方案确定的1055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了137项制度创新成果,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唐文弘介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7个自贸试验区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做好法律服务,解决企业防护难、招商难、用工难、融资难等,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比如,湖北推行医疗器械“承诺即投产”的便利举措,压缩转产医疗器械的审批和备案登记时间,全力支持具备能力的企业转产防疫物资;河南组织开展“线上招商周”“银企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对接资源,推动重点项目及资金落户。浙江精准对接安徽、四川等务工人员输出大省,加强服务保障,通过包机、包车等多渠道招引接送务工人员;陕西、四川等以中欧班列搭载防疫物资,助力开辟抗疫生命线,比如一季度“长安号”开行649列,是去年同期的2.4倍。

截至目前,7个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100%,为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障供应链通畅作出了贡献。经过3年的发展,7个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已成为当地改革开放的高地。2019年,合计新设企业13.4万家,连续3年保持增长势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1.13万亿元,占所在省市的17.6%,;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62.8亿元,占所在省市的9.2%。同时,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唐文弘表示,下一步7个自贸试验区要对标先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围绕各自战略定位继续深化差别化探索。比如,辽宁将重点定向对接东北亚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浙江将对标国际先进,打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河南将在国际化贸易、生产、服务网络方面进行大力探索,打造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湖北将在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产业新业态方面持续发力;重庆和四川将研究探索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陕西将围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发布会上,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华荣介绍了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湖北自贸试验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率100%。其中,长江存储、华星光电、高德红外、华大生物、人福医药等“三必需一重要”企业,坚守抗击疫情前线,疫情以来一直保持生产。

在开展疫情防控的同时,陈华荣介绍,当地推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措施,从降本减负、金融支持、产业扶持等多方面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湖北自贸试验区设立10亿元疫情纾困基金;联合各大金融机构建立应急转贷引导基金;减免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费30%,解决企业资金困难,支持自贸试验区医疗物资扩大生产和出口。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王田 北京报道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