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家住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街道的熊腾春老人起得特别早,吃完早饭,他骑着自行车围绕三街坊文化广场(420记忆馆),穿过旁边一条条街巷,街边的墙壁上,一幅幅墙绘将老人带回大南迁、大生产的火红岁月,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天,由成都市成华区与420厂政企联手打造的“420工业文旅街区”正式开街,像熊腾春老人这样居住在此的很多居民纷纷走出家门,第一时间来此拍照留念,打卡“最具工业风”“最具生活场景”的企业生活区特色街区。
工业文化元素植入其中 筑景文旅街区
8日上午,记者来到散发着浓郁工业气息的双桥南一路,看见沿街店铺整齐规范,围墙上的“厂区宿舍生活场景”呼之欲出、一步一景、触手可及。“420赋”故事跌宕起伏,“420墙绘”场景栩栩如生,“420记忆馆”重现大南迁、大生产火红岁月……
据介绍,这个“最具工业风”特色文化生活街区东至二环路、南至水碾河路、西至一环路、北至双桥路,以占地750亩的420厂生活区及6条内部区间道路为主体,与华润万象城“隔路”相望,与万象润街一路相连。
“用好420符号,讲好420故事,绘好420记忆,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塑造城市记忆。”双桥子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三街坊文化广场(420记忆馆)为中心节点,围绕“以成都为家”“以工厂为家”“以社区为家”三大主题,挖掘420工业文化基因,融合成都+东北生活元素,抽取工业文化元素,巧妙植入小区“微空间”,浸润社区“新空间”,通过街头工业小景观、110幅墙绘、“420记忆馆”等,将南一街至南六街打造为“工业韵、生活味”十足的工业文明故事化主题特色街区,再现420厂当年大生产大建设场景,激活社区空间动力,丰富美丽宜居社区形态,全面彰显成都东郊工业人文底蕴和优雅时尚的现代社区韵味。
据介绍,在央企生活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基础设施整治的基础上,由成华区政府、420厂、双桥子街道共同出资1820万,对成发生活区分两期进行打造,第1期是南一街到南五街,现已呈现。第二期还将打造养老综合体和南六街。“全部建设完成,将在硬件上呈现‘111236’的整体布局,即一个广场,一个记忆馆,一个养老综合体,两个党群服务中心,三个便民服务站,6条主题街道。”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个事情非常好,把这些历史留下来,让现在的少年一代也能了解航空发展史”,熊腾春老人动情地说,他本是江西南昌人,1963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420厂,随后在成都安家。对于那段岁月,他和许多老420厂人一样,有着特殊的情感。“今天我是第一次把这些街区全部走完,现在街道整洁了,文化氛围浓郁了,我们也有了情感寄托,非常好”。
收集建议意见1.2万条(次) 打造烟火味十足的特色街巷
据成发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松介绍,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420厂从沈阳迁至成华区。420厂生活区占地约750亩,建筑多修建于90年代,由双桥子片区和三街坊片区组成,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共有居民楼240栋,目前住户3.3万余人。由于生活区内部与社区治理、城市管理不一致,存在环境卫生秩序脏乱、乱圈乱建乱搭、公共服务不均衡等现象,实施综合打造势在必行。
“我们采取座谈会、坝坝会等方式征求改造意见建议,绝大部分居民希望尽快改善环境,将生活区融入到现代化社区中。”杨松说,在征求居民和驻区单位意见时,不到1个月时间,便收集到各种建议意见1.2万条(次),其中67条具有代表性的建议被吸收到规划设计方案。
如今,通过改建三街坊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420记忆馆、智慧治理中心,努力打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烟火味十足的特色街巷,提升社区业态,实现与万象城商圈、猛追湾市民休闲区、东郊记忆等旅游文化地标区域的有机融合,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特色街区以双桥路为中轴线,形成南三四五街和一二街两个特色工业文化组团,再现企业生活区特有的大搬迁和生产、生活场景,勾画美丽宜居和谐生活和社区业态消费新场景。
据了解,该特色街区是四川省建筑设计院社区规划师、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社区营造师和社区联手规划设计的社区规划师项目,获得了2018年全区社区规划师创意奖。
融合信息化,筑创智慧街区
走在特色街区,街边的不少二维码引起记者注意。扫描二维码,就能迅速了解420历史,让人耳目一新。
据悉,在此番环境提升打造工作中,成华区也充分考虑将智慧手段融入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引导鼓励支持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打造有街坊情怀的“420智慧街区”。
在区委政法委、社治委等和成都市大数据中心指导支持下,特色街区发挥大联动·家空间智慧街区云平台作用,打造“宜居双桥·420街区”和街道智慧治理中心,在“守望新鸿”智慧社区“一中心三平台”系统功能上,加强“e家”“e安”“e服”特色功能应用研发,完善三街坊党群与邻里中心功能,构建“社区网络综合体”和5分钟智慧生活圈,构建“熟人社区”智慧共同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生活区与其他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完善涵盖睦邻友好、托幼养老、治理服务、健康管理等复合功能的街区服务体系。
新闻多一点:
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实施,1958年,沈阳111厂抽调部分干部职工来到成都双桥子(现成华区双桥子街道),在这曾是一片荒芜和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新建了当时西南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国营新都机械厂(420厂),后更名为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随着成都东调的深入推进,420厂和其他老工业厂一样退城入园,2007年420厂区整体搬迁到新都三河场,420厂原家属生活区仍驻留成都成华区双桥子街道,范围在双桥路南一街、双桥路南二街、双桥路南三街、双桥路南四街、双桥路南五街、双桥路南六街。
红星新闻记者 刘宇 龚靖杰 图据成华区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