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降费成为关键词之一,其中“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获得了在场全国人大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也给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刘汉元提到,报告中还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例如要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等。“系列措施的出台,将为受疫情影响的社会经济注入一针强心针,也将对提振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产生重要支撑。”
今年四条建议全部围绕能源提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储备能力,这让刘汉元倍感振奋。事实上,今年赴京参加全国两会,他准备的四条建议都与能源相关,内容涉及建议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减轻光伏发电企业税费负担、解决光伏发电补贴拖欠、理清并优化光伏发电行业管理方式等等。
“当前,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实现能源根本转型的总体条件,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其中绝大部分光伏设备都是中国制造。”刘汉元告诉记者,以输出的等效能量计算,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而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用10~20年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的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就能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还能从投资和消费两个维度有效拉动国内市场。
期待今年企业迎来一波波减税降费“红包雨”
刘汉元也坦言,作为全球光伏制造和应用第一大国,我国本应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但由于国外的税费、财务费用、土地租金和其他相关费用较国内更低,光伏发电较国内更具成本优势。其中,税费负担成为了制约我国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最主要因素。“光伏产业作为国家应予鼓励和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享受普惠性政策的同时,亟待有产业倾斜导向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
减税降费,恰恰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让刘汉元也更加期待:经济面临复杂形势的当前,今年能有更多的企业迎来一波波减税降费的红包雨。
刘汉元表示,201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减税降费的总体部署下,一系列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相继出台并有效实施,切实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对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活力和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光伏发电企业也在一系列的减轻税费压力等利好政策下飞速发展,但根据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判断,行业去补贴化已是必然,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在无补贴项目面临的成本压力、税费压力、资金压力面前,光伏发电企业仍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建议进一步减轻光伏发电企业负担
刘汉元因此提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进一步减轻光伏发电企业负担,实现保市场主体、稳投资、稳就业的目标,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全面平价上网时代早日到来,从而加快我国能源革命进程。
从具体的建议来看,刘汉元建议参照小型水力发电项目的增值税缴纳政策,将光伏发电项目纳入按照3%征收率简易征收范围;对光伏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尽快予以延续。同时,实现利息成本进项税额可计算抵扣,建议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解决抵扣难点问题,参考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计算抵扣的方式,允许企业依据实际支出的利息费用,按贷款服务6%的税率比例,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同时,刘汉元建议对光伏发电企业实行存量期末留抵税额退还。“在实行增量留抵退税的同时,对未享受存量留抵退税的光伏发电企业实行一次性退税,进一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刘汉元建议对光伏发电无补贴项目实行所得税免税政策,在对有补贴光伏发电项目执行三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的同时,对无补贴项目免征所得税。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