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后养殖户咋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给补偿助转型

红星新闻 2020-05-22 20:3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对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高涨。在此背景下,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管理中心主任覃建宁表示,广西是全国野生动物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居全国第二位。但为贯彻《决定》,广西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自2月26日起全面封控。

针对由此引发诸多待解问题,覃建宁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请求对广西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及转产转型给予资金政策支持的建议》(下简称《建议》),该《建议》谈到,应将人工养殖成熟的野生动物纳入国家可食目录,或给予相应补偿,助力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成功转型,减少经济损失。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带动广西80多万人增收致富

覃建宁在《建议》中称,广西是全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食用产业发展的重点省区,尤其是眼镜蛇、滑鼠蛇、竹鼠养殖已成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决定》出台以及后续《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广西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发展将遇瓶颈,处置不当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和公共卫生安全。

覃建宁再《建议》中提到,广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广西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已形成技术较成熟、有较大规模、广为群众接受的特色产业,推动广西成为全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大省,其中眼镜蛇、滑鼠蛇占全国总量50%以上。据统计,广西持证养殖单位达2820家(含专业合作社),存栏量1800多万条(只),年产值70多亿元,直接从业人员3.1万人。

597241582261371101.jpg

竹鼠

覃建宁称,尤其是近10年来,各地以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方式,将以眼镜蛇、滑鼠蛇、竹鼠为主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扶持项目和重要特色产业,直接带动农户20.1万户、人口80多万人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其中,包括未脱贫建档立卡户8642户、人口3.88万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议将人工养殖成熟的野生动物纳入可食目录或给予补偿有序退出

覃建宁称,《决定》规定“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动物,属于家畜家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

“列入目录的人工养殖物种可食用,未列入目录的属禁止食用。”覃建宁说,目前,广西人工繁育的眼镜蛇、滑鼠蛇、竹鼠等均未列入现有目录,属禁止食用,但国家近期将对现有目录进行调整。

覃建宁认为,如果眼镜蛇、滑鼠蛇、竹鼠等物种未能列入调整后的目录,可能会严重影响广西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发展,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态问题。

“广西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物种达30多种,仅眼镜蛇、滑鼠蛇存栏量达1500多万条,竹鼠220多万只。”覃建宁透露,眼镜蛇、滑鼠蛇、竹鼠等以食用为主要目的的动物养殖数量,占广西人工养殖野生动物总量90%以上,且养殖历史长达30来年,如未列入目录而禁止食用,将对从事眼镜蛇、滑鼠蛇、竹鼠等人工繁育企业和农户带来沉重打击,影响到约80万人就业和生计。

而这些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如果不能合法上市销售,将导致随意弃养、造成大量死亡或以非法形式宰杀、交易和食用,也有可能损害公众健康。

在覃建宁看来,这些人工繁育的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经多代繁育已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而如此巨大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存量,实行政府出资收购、动物园接收等方式也不现实,如果要实施“生态灭杀”也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极易产生巨大社会负面影响。

为此,覃建宁建议将广西养殖滑鼠蛇、眼镜蛇、竹鼠、虎纹蛙等技术成熟、规模大、时间长、为人民接受的物种纳入国家可食用目录。

如不能纳入国家可食目录,覃建宁建议有关部委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妥善处理存量野生动物,形成有效的养殖企业退出机制,保障养殖户合法权益。他还建议,国家层面给予生态保护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帮助广西尽快完成食用野生动物养殖转型。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春 韦星 图源 东方IC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