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江西丰城丽村镇发布“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嫁新风”的红头文件,明文规定:礼金方面不超过99000元,婚嫁宴席不超过10桌,每桌不超过380元(含烟酒),且6月20号前每村都要物色一对青年按新规举办婚嫁。
类似的文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
从文件内容来看,丽村镇发文,初衷也是为了解决当地突出的婚嫁问题,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前些年,民间流传着类似“万紫(1万张5元钞票)千红(1000张百元钞票)一片绿(若干50元钞票)”的天价彩礼规则,给不少家庭增添了负担,甚至出现攀比成风的现象,让青年婚嫁变得困难,也一定程度消解了婚嫁概念,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针对民间“苦高价彩礼久矣”的情况,国家层面曾多次发文,各地也在治理高价彩礼和倡导移风易俗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去年6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同时该文件也指出,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确保制定过程、条文内容合法合规,防止一部分人侵害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运用自治组织的方式进行合情合理的规劝、约束”。
抵制高价彩礼显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红头文件”具有十足的合法性。
细究丽村镇文件中的多项规定,无论是桌席数量、餐标都难找到明确对应的法律条文支持。即便《婚姻法》以及今年“两会”通过的民法典都提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在以往的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自愿基础上的礼金不在此列。而被不少网友吐槽的“限时物色一对青年举办婚礼”,更给人一种强人所难之感。
为避免不合法行政文件出台,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严格依法行政,防止乱发文件。2019年司法部曾召开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工作推进会,会上指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要成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理念。
可以说,这份有“槽点”的文件,违背行政发文中“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要看到,红头文件不是万能的,过度使用红头文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消解公信力和权威性。
解决问题还需从根本出发,地方与其发文,倒不如深入调查研究造成高价礼金和铺张浪费的深层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良好的婚嫁风俗绝非一日即成,需要久久为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镇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乡土社会形成的深厚社会关系实施地方自治,正面引导村民制定合理合法的村规民约,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来逐渐实现移风易俗。
明确权力的边界,增强法律意识,给予群众自治的空间,或许更能取得效果。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黄秋荻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