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在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支持的成都首届超级计算创新应用天府论坛上,成都超级计算中心正式亮相。
成都超算中以安全可控的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为核心,应用领域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各方面,是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支撑项目,计算密度、功率密度全球领先,将于今年9月建成。
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建成后如何“引凤入巢”?如何借力“新基建”塑造成都吸引力?未来如何发挥作用?众多专家向红星新闻记者畅谈了超算中心带给城市的机遇,并为其未来发展建言。
中科院何铁宁:超级计算机是成都吸引先进制造业的新基建
“原来川大和电子科大的项目计算需求要跑到上海、深圳去使用超级计算机,成都的超级计算中心将来在配套和技术上完全有可能做出优势吸引北京上海的计算需求。”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铁宁的话道出了建设超级计算中心的必要性。
何铁宁用“科学家手里的计算器”来形容超级计算中心的基础性作用。除了科学研究,超级计算中心还能吸引更多科研企业,产生合作。“发动机软件完成后,可以吸引发动机研发企业的聚集。”何铁宁举例。事实上,不光是科研企业,很多中小企业同样有计算需求,但受限于体量小资金链薄弱,很难获得计算能力,超级计算中心作为公共资源的补充能够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
何铁宁对超级计算中心未来的功能应用进行了定义,主要分为能力型和容量型两类。针对大型工程建设、疫苗开发等能力型计算需求,超级计算中心能够把算力集中投入,通过计算不同研究方向的可行性,极大缩短项目时间。
“但这样的问题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超级计算中心面对的是几十上百个小应用的计算需求相加,这种容量型的需求是超级计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何铁宁说,“如何对接需求,如何培养配套应用,是超级计算中心将来的主要任务之一。”
谈到成都建设超级计算中心的后发优势,何铁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发优势是暂时的,技术性较强的新基建具有一种特殊性,即时间限制。我们的超级计算中心要尽快投入使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铁宁
迟学斌:能否提供特色化服务,是成都超算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
“成都超算中心的建成和投用,将为中小企业打开一扇此前不敢想象的大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迟学斌介绍,超算装置把无数可能性进行优选,如在新药研发领域,很多药物、配方,可先在计算机上做筛选、模拟,再择优进行临床实验,如此,将大大缩短研究时间,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他举例,以往需耗时七八年才能研发成功的新药,有了超算中心的科技支持,一两年就可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大机器可以解决大问题,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迟学斌认为,成都超算中心将在“新基建”大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超算中心为依托,成都将吸引一大批有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前来落户,同时,集聚更多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推动产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为成都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迟学斌还认为,超算中心广泛的辐射面,还将间接带动水电、5G等产业产生经济效应。
此外,结合地处科创新高地和西部的地缘优势,成都超算中心将为成都在动力研究、宇宙观测、装备制造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中,发挥出明显助力作用。
未来,成都超算中心应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迟学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能否提供特色化服务,是成都超算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为此,他建议成都超算中心应发挥地域特色,结合优势产业,如立足西部地区占优的空气动力学、天文数据、装备制造等学科,在技术服务、软件、程序等方面发力。同时,与高校院所学科建设相结合,解决未来的人才问题。
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
李象远:打造全国领先的超算中心 要解决软件生态和应用场景
“对于超算而言,硬件设计非常重要,成都恰当其时。”四川大学教授李象远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象远提出,成都是中国西部的“窗口”城市,而作为科技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成都超算中心的创建,将推动成都工业发展水平,促进成都高科技产业持续发展,让成都变成一个科技创新的巨大磁场。
但另一方面,李象远也指出,在搭建超算中心的硬件环境之外,后续软件生态打造、寻求更多应用场景也尤为重要。
李象远认为,软件生态是超算行业痛点,应用场景则是超算未来生存的关键。他从四川大学出发,提出四川大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学科均有所布局,对超算需求巨大。为此他建议,成都超算中心可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通过对更多科学研究装置提供服务,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业,以此反向拉动对超算的需求,创造更多应用场景。
反过来,依托坐落于成都的各大高校及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成都超算中心将用高质量科技服务为城市引聚更多人才,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生态。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祥萍 邹悦 摄影记者 王欢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