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后浪刷屏。这个时代似乎给予了后浪最多的赞赏与鼓励。但实际上,每一个前浪都是曾经的后浪。
“80后”可以说是最早作为专属名词登场的一代人,如今,这个具有年代符号的一代人已全面进入而立之年,并正在甚至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谁也无法预料,在新的年代,每个人、每个企业将面对怎样的命运起伏。唯一确定的是,只有跟得上时代步伐的人,才能立足于新年代的天地之间。
探索过、坚持过,也颓废过、迷失过,走在创业路上的“80后”顶住了这一切。
红星新闻推出一组“80后”创业者人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故事重新认识这个的时代。
2020年上半年,彭心得了两个奖。一个是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30位商界女性”, 一个是“深圳十大青年领袖”。
但这一年,她也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奈雪的茶”(以下简称奈雪)暂停了大部分门店的营业。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
但这没有影响彭心的信心。两年前,奈雪估值已达到了60亿元,成为公开资料中茶饮行业的首家独角兽。创始人彭心也被大众称为“茶饮一姐”。截至2020年6月12日,奈雪共有359家直营门店,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
站在80后的尾巴,当前浪后浪之争刷屏,这位射手座女性直言,不应该用年龄来定义任何一代人,能够立于潮头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始终保持热血,追逐梦想。”
/ 半路杀出的冒险者 /
从“大多数人都不看好”
到惊叹“原来茶饮店还能这么开”
彭心很少对媒体谈起她创业前的经历。2010年,她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辞职创业前,她在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做品牌总监。
“其实我最开始的梦想是开一家烘焙店。上班的时候我就幻想有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坐在自己的店里,泡上一壶茶,吃着自己烘烤的面包,感受生活的美好。后来接触到茶,发觉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越了解越着迷,就慢慢陷入进去了。”
像大部分创业者一样,奈雪最开始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只不过,有的人想过之后并没有付诸行动,而彭心很快就“动”了起来。
首先是辞职。工作不到三年,2012年12月,彭心决定辞职创业,自拟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主打饮品、烘焙,兼做教学。
她自认为计划书很完美,却被很多合作方拒之门外,“现在回看很幼稚、很外行,方案里想做的东西太多了,又没有经验和资源。”
因为怕家人担心,辞职了4个月,彭心都没有告诉父母。
媒体公开报道中,遇到赵林是彭心创业历程中的一次关键性转折。
▲赵林与彭心
当时,创业遇挫的彭心是抱着请教的心态去见“行业前辈”赵林的,“见面后,我持续2、3个小时慷慨激昂地介绍着我的创业梦想,说完就问他,赵总,你觉得我这个创意怎么样?”
而在冲着相亲去的赵林眼里,女孩彭心之前是搞IT的学霸,打算创业开一家烘焙店或者甜品店,这也是很多年轻女生的梦想。“我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想法,但我心里也很清楚这个项目很难成功,没有经验是最大的短板。”
2013年3月相识,5月订婚。2015年11月,首家奈雪店在深圳开业。
“奈雪”二字来自于彭心的网名。一开始,她就想做一家与传统的茶饮点完全不一样的店,“我当时给奈雪定了一个我们想做的产品方向,‘一杯好茶,一个软欧包,在奈雪遇到特别美好’。”
但大多数人都不看好。
奈雪第一家店开业前夕,有个朋友跟彭心说,你太贪心了,做一个产品不够,还要做两个产品,“他说你这样做很危险,还送了我非常夸张的四个字,就是这个品牌‘必死无疑’。”
▲彭心一开始就想让奈雪成为一家不同于传统的茶饮点
彭心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起最初三家店选址时遇到的困难。
实际上,早在2014年,彭心就注册了“奈雪”商标,“但那时没有购物中心愿意将大面积摊位给一个茶饮品牌。即便是我做商业的先生出面,找位置也耗费了大半年。”
奈雪的前三家店,第一家位于深圳卓越INTOWN写字楼负二层,隔壁就是Costa,聚集着纯商务人群,他们对茶饮并不太“感冒”。
第二家店在深圳欢乐海岸购物中心二层,但当时整个购物中心客流量很少。
第三家店位于华强北,这是当时深圳最受瞩目的一个项目,有很多休闲餐饮品牌加入,比如华南第一家星巴克手冲店、星美乐、gaga、wagas等,优越的位置都留给了西餐和咖啡品牌,奈雪的位置是最小的。
很多人一度以为这是奈雪的第一家店。原因无他,这家店开业时,人流和营业额是周围其他几个品牌的总和,大家都好奇:原来茶饮店还能这么开。
这家店之后,奈雪才开始拿到各大购物中心真正的好位置。
彭心称,最初几家店,奈雪的排队人数几乎是周围其他门店人数的总和。“核心原因是在那个时间点,只有你满足了顾客特定的需求,当时还没有可以替代奈雪的茶的产品和空间。”
2015年,奈雪在茶饮行业中首创了“茶饮+软欧包”的双产品模式,在众多的茶饮品牌中,彭心和奈雪都像一个冒险者,一个行业的颠覆者。而接下来的时间,彭心需要做的是在颠覆中不断树立自己的标准。
/ “一个非常龟毛的人” /
18次开模才找到完美契合的手感
是对细节的洞察,是源于热爱的塑造
在奈雪359家门店中,深圳中心城店是彭心私心里最喜欢的一家。“门口有一块绿化和水池,环境特别美,让人特别放松。这里真是大家喝下午茶的好地方,一坐下来,就像个天然氧吧。”
而最能代表彭心对奈雪想象的,是深圳奈雪梦工厂。“1000平米,15条产品线,1000多种产品,世界级大师现场制作烘焙、特调咖啡酒饮等”,仿佛可以一次性满足所有对美好饮食的想象。
彭心说,这里也是奈雪的产品试验田,店里卖得最好的产品,就会在全国陆续上市。
而在奈雪,除了创始人的身份,彭心将自己定义为首席产品研发官,“几乎每个产品,我都参与研发、迭代和命名。”
▲奈雪的产品
在奈雪公共总监王依眼里,彭心是一个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特别细致入微的人。“她会去看微博上每一个消费者关于产品的反馈,每一家门店的空间设计都要亲自去跟。”王依说。
作为首席产品研发官,每一款产品,彭心都会亲自参与研发,产品名字、定价,市场营销怎么做……每一个环节都会参与。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彭心说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产品主义者。对于所有产区的不同茶叶,每一泡茶的浓度是多少,茶叶和水的比例是多少,回甘怎么样等等细节,她看得都极为苛刻。她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是一个“非常龟毛的人”。
奈雪的每款产品上线之前,都会进行上百次的测试,最后选出几个方向的味道,再请核心用户和专门测试小组来喝,做出决策。“我要顾客记住我的茶饮,也要顾客记住我的面包,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两款产品都做出差异化,做到极致。”
彭心一直认为,消费者在具体场景中,需要的是综合性的服务体验,作为产品体验的重要一环和主要消费场景,在门店的空间设计上,奈雪也下了很深的功夫。
奈雪的前三家店,彭心找了三个设计师同时来做设计,有内地的,也有香港的。“我专门找了几位设计师来设计门店环境,一开始他们给我的设计稿件,普遍走的都是‘星巴克风格’,所以反复修改了不下5次,整整3个月才最终敲定设计稿。”
现在,奈雪的所有门店都由知名设计师设计,门店的灯光设计则交给爱马仕的灯光设计公司。“我们现在每个月都有新产品推出,每一个城市的每一家店都要设计成不一样的。”
▲奈雪门店环境展示
这种对于极致的追求也体现在快速的创新和升级上。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季度,奈雪都会有新的主题店和体验店出来。“要有不断的好内容,让用户不断体验,并且让他觉得很棒。此外,对原有的东西不断升级,就像我们的食材,每半年会做一次升级和做法的优化。”
对于彭心的“死磕细节”,奈雪官网上有一个关于“奈雪杯”的品牌故事。彭心从自身体验出发,以自己手的握度尺寸打样,经过十八次开模,设计出符合女性纤细易握手感的“奈雪杯”。杯盖上的一个凹槽也是经过特别测试,女生可以避免口红沾在杯子上,十分贴心。
在一次演讲中,彭心说奈雪所坚持的这一切,本质上还是对产品的洞察,“而这种洞察来源于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热爱”。
/ 前浪后浪与年龄无关 /
疫情中带领万人企业速度“转轨”
“能够立于潮头才是最重要的”
彭心喜欢收集玩具玩偶,家里办公室到处都是,很多人以为是她送给女儿的,其实是给自己的。生活中的彭心会在朋友圈晒街边的煎饼果子,和先生赵林对着镜头做鬼脸。同事形容她“内心里住着一个小女生,特别少女心”。
而作为管理着上万名员工的老板彭心,在奈雪公关总监王依看来,却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执行力和决策力特别强。“日常喜欢穿裙子,高跟鞋,特别知性,工作之外却会去练泰拳,外表和内心差别还挺大的。”
2020年伊始,彭心遭遇了创业以来最大的考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武汉封城当晚,彭心立即召集所有高管开会;第二天决定武汉所有门店暂时歇业;第三天,全国两百多家门店,陆续暂停营业。
春节原本是奈雪门店营业的高峰期,一下子关闭大部分的门店,而且门店员工有相当一部分都滞留当地,回不了家,如何调度14000多名员工,如何评估暂停营业的后果和影响,员工的情绪怎么平抚、安全怎么保证……所有问题都需要一夜之间做出决策。
“彭总在这次应对疫情中,决策力特别强。决定暂停营业后,第一时间安排采购防疫物资发到门店的每一个小伙伴手上,牛奶和水果也第一时间分发给大家,确保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安全。”彭心的果敢给王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奈雪从2月开始迅速强化线上新零售。3月18号,奈雪登录天猫商城,是新式茶饮头部品牌中最先上线的。随后其与薇娅联合直播,3秒卖出了14万杯茶饮和7万多个软欧包,在罗永浩的首秀直播中,又售出近10万件商品,销售额约900万。
▲罗永浩在首秀直播中为奈雪“带货”
其间,限量产品“桶装奶茶”从想法到实施只用了三天;而与罗永浩的合作,从接洽到落地,总共也不到两周时间。在王依看来,这一切取决于彭心的快速决策能力和团队的扁平化、年轻化、高效率。
彭心会用“很彪悍”来形容工作中的自己,而看到同质化的产品则会“很气愤”。后者还曾引发茶饮行业两大头部品牌创始人朋友圈直接互怼。“不用刻意把女性企业家女性化或者是柔美化。创业的时候是不分男女的,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面对的事情、要做的决策都是一样的。”彭心说。
在王依眼里,彭心是一个很坚持的人。“她认为对的事,就会特别坚持,哪怕很多人会反对。她不以结果为导向,而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在她看来,用户的声音是最对的。”
奈雪位于深圳的总部办公室里,“简陋”的墙上只有一句话:做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广者。这是奈雪的品牌愿景,更是彭心最初上路时就坚持的梦想。
彭心一开始就想做全球化的品牌。在她看来,茶和咖啡一样,没有区域差异。那么,为什么不能把中国的茶推向全世界,为什么中国的茶不能让年轻人去喜欢?彭心觉得,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创新怎么做?用年轻人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去做。”
▲彭心
于是,奈雪有了茶和软欧包的结合,有了和不同品牌不断的跨界,有了拓展夜晚消费和社交空间的奈雪酒屋。有了一个接一个的坚持,一个接一个的打破。
在彭心看来,自己在做“别人没有做过,而我们也没有做过的一件事情”,“不做中国的星巴克,要做世界的奈雪。”
面对前浪后浪之分,87年的彭心不认为自己是前者,她觉得不应该用年龄来定义前浪后浪,能够立于潮头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始终保持热血,追逐梦想。”
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 王震华 受访人供图
编辑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