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2000年成都历史 东华门遗址将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红星新闻 2020-06-13 13:47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羊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青羊区文物管理所协办的“寻根天府文化 再现锦城繁华——东华门遗址考古文物直播宣传活动”开展。专家在线揭秘东华门遗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复的过程和技术,为观众奉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大餐”。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东华门遗址考古领队易立表示,之后,东华门遗址将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此之前,将对该遗址采取大量的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专家拼对瓷器碎片。

出土上万件重要文物

展现成都古代市井生活面貌

东华门遗址的发掘分为两个阶段,包括体育场内外两个部分——2013年,成都文旅集团在体育中心南侧进行地下停车场建设前,市考古队对该区域进行勘探发掘时发现了东华门遗址;2016年,文旅集团对成都体育中心内场进行改造时,市考古队又在内场发现有丰富的古代遗存。

两次考古发掘出土重要文物上万件,时代从汉代至明清时期,有水井、道路、河道、建筑、沟渠等丰富的遗迹,以及汉代蜀郡官署、隋唐至宋代摩诃池、五代宣华苑、明代蜀王府、清代贡院等重要历史遗址,既展现了成都古代城市市井生活面貌,又证实了该区域2000多年以来一直是成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浓缩2000年成都历史

将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东华门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经实地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华门遗址是成都汉代“列备五都”、唐宋“扬一益二”辉煌历史时期的见证,体现了成都城市2000多年“城址不改、城名不变、中心未移”的历史特征。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浓缩了一座城市2000多年的历史,这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只有意大利的罗马可与之媲美,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作为重大考古发现,东华门遗址还先后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蜀道申遗重要节点。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也亲临现场调研,东华门遗址还列入了四川省与意大利合作的内容。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东华门遗址考古领队易立表示,之后,东华门遗址将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此之前,将对该遗址采取大量的保护措施。

↑初步清理拼对出的瓷器。

↑邛窑低温釉瓷器。

↑绿釉琉璃兽面联珠纹瓦当。

↑初步清理拼对出的瓷器。

↑模印纹饰的铺地砖。

■专家声音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东华门遗址考古领队易立:

摩诃池4类遗物引人注目

东华门摩诃池池苑遗址的出土遗物中,有4类十分引人注目:

第一类为绿釉琉璃兽面联珠纹瓦当,目前在成都旧城区考古发掘中,仅见于摩诃池园林遗址,其它地点出土的同时期同类型瓦当,均为普通的泥质灰陶。

第二类为带模印纹饰的铺地砖,制作精美,表面主体饰花卉、对碟等图案,外绕一周卷草纹,与广州南汉国宫殿遗址出土的花草、对碟纹铺地砖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三类为邛窑低温釉瓷器,器形可辨碗、盏、盘、樽等,这类瓷器除部分生活遗址外,只在极个别的高等级墓葬内出现过,如前蜀高祖王建永陵、龙泉驿区洪河大道南延线M1(推测为帝陵级别)、成都北郊双水碾后唐御史大夫上柱国高晖墓等,故有学者研究指出这类产品属于专为前后蜀宫廷机构烧造的高档器具。

第四类是一批邢(定)窑白瓷器和越窑青瓷器,尤其是后者,在五代时期时常因价值不菲而被用作官方交聘礼品,如《锦里耆旧传》记蜀主王建报谢信物中,即有“金棱碗、越瓷器”等各类宝物,“皆大梁皇帝降使赐贶”;后蜀花蕊夫人宫词亦载:“帘畔越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保护研究所副主任孙杰:

拼对出具修复价值的瓷器700余件

进入博物馆收藏的文物,都有明确的个体、数量及保存状况的描述。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则完全不同,由于地下埋藏环境因素的埋压、侵蚀、地层扰乱,甚至在废弃使用时的人为破坏等原因,在出土时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劣化、碎片混杂等情况,这种情况在陶瓷类文物中尤为明显。

东华门遗址经过近7年时间的陆续发掘,陶瓷器碎片混杂、散乱,出土时能直接拼对辨识的完整器物并不多。所以,当数十袋陶瓷器碎片被运回文保所实验室后,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成千上万片瓷器碎片进行初步的清理、分类、拼对,确定文物个体数量。这是考古出土文物保护,确定文物数量、文物价值、保存状况、病害调查评估的关键环节。

东华门遗址出土的陶瓷器碎片有上万片,经过室内清理包裹土,然后将碎片逐一摊开、阴干后,逐一拼对。最后,共拼对出具有修复价值的瓷器700余件,另有大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碎片。

瓷器碎片的拼对,没有特别的窍门,考验的是修复人员的耐心和细心。首先对碎片按照窑口、釉色、纹饰、胎色、尺寸、部位等进行分类,然后由修复师一片一片按照上述分类特征及碎片茬口进行比对、拼合,完成无数个没有标准参照的拼图。拼对完成后,才能正式开始文物保护的步骤流程。东华门遗址出土的瓷器,因选料精良、工艺精湛,虽多民窑,但制作精良,病害主要为物理损伤,包括毛边、惊纹、冲口、裂缝、破碎、缺损、伤釉、伤彩、侵蚀、附着物,因此保护修复工作以修复为主。

目前,对东华门遗址出土瓷器的保护修复工作,已经选择了拼对出的700余件器物中价值最高的153件,编制保护修复技术方案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进行评审,待方案通过审核后,启动这批瓷器的清洗、拼对粘接、补全、补绘、仿釉等保护修复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 邵洲波 戴佳佳 摄影 张直

编辑 彭疆